巨人不是生而偉大

中學時期經常會聽到法拉第、達爾文等巨人的名字,但是到底他們有着怎樣的平生,又是如何得以成爲一位巨人,卻從未有機會真正去了解過。如今因早起和讀書的好習慣養成,有了大量如飢似渴地研究的時間和行爲基礎,發現過去覺得他們一定生而偉大的觀點是錯誤的。

法拉第,從小隻接受了基礎教育,但是沒有系統學過數學,所以他一直髮表的文章等都顯得不是那麼聰明。他通過詳細記錄得出了很多電和磁的全新觀點,給我們展示出來的就像是實驗記錄。他小時候成績也不好,18歲成年後因感興趣去戴維手下當助手,類似僕人,才得以有機會進入科學殿堂。

達爾文,8歲喪母,小時候成績平平,讀大學時還因爲跟不上而半路輟學。後來有幸結識植物和地質學家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他的最大人生轉折也發生在成年之後的“小獵犬”號航行。在那次航行中,他跟所有其他巨人一樣,都進行了耐心地收集和詳細的記錄。在後來的幾十年中,長期堅持在這一領域打磨,幾乎從不出門且筆耕不輟。

所以,他們並非生而偉大,年幼時期甚至完全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天賦,還有拖後腿之閒。是他們後來的耐心、細心、專心、好奇心、恆心等等,乃至運氣,使他們最終擁有了驚人的成就。

如此,很容易理解當下解放K12學生時間的政策,也對孩子的學習有了一點眉目。人一輩子不只活這18年,真正獲得成長需要的是一些底層能力,並非學科知識。一開始就讓孩子們陷入競爭的泥潭中,喪失真正的熱情,不可取。爲獲得一些短期的成績,而讓孩子們一旦成年就放棄學習和成長,實在得不償失。

人生前18年,不可否認地是一種知識的積累過程,但更是一種往後生活演練。假若能練就耐心、細心、專心,培養出好奇心、恆心,日後再遇到他們願意一生鑽研的學科時,纔能有機會將生命的價值發揮到極致。

人生前18年,不是要與同胞們拼殺,不是要提前搶佔資源。而是與自己的惰性作鬥爭,培養出正確的三觀,如此纔能有機會將眼光投向外部,讓好奇心帶着自己去往另一片廣袤無垠的天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