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是一種表演

借用臺灣生活美學家、暢銷書作家蔡穎卿的一句話——做菜是一種表演,烘焙當然也是一種表演。

其實,如果你珍惜每一次下廚的機會,享受每一段從思考到完成的過程,無論是做菜,還是烘焙,都可以說成是一種表演,而你同時身兼導演和觀衆兩種角色於一身。

蔡穎卿用一個公式概括廚房劇場裏的“每場演出”:

表演=材料(演員陣容)+劇情(加工處理程序)+舞臺設計(食物賣相與餐具)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廚房劇場的表演可以場場不同,因爲只要改變其中任何一項,就已經等於重排一場戲。

上週日,我家廚房劇場就有一場製作肉鬆麪包的演出。

演出之前,我着實做了一番前期準備。

我最初的想法是用肉鬆爲原料做一種糕點,因爲已經先做好了肉鬆。在這裏,肉鬆無疑是主要演員,正常演出都圍繞它進行。

原打算做肉鬆餅,而且家裏也有做酥皮要用到的豬油。

因爲中式酥皮糕點油多糖多,喫起來心理負擔比較大,就又查了一下用肉鬆做麪包的食譜,畢竟麪包的糖和油要少些。沒想到,種類還不少,有肉鬆吐司、肉鬆麪包卷、肉鬆小貝、肉鬆火腿麪包、網紅毛線球肉鬆包、香蔥肉鬆包……

我發現,用肉鬆做麪包的話,我還需要再出去買幾樣原料,因爲上面查到的好幾個品種都需要用到沙拉醬、奶酪和小蔥,而家裏沒有。或許肉鬆適合與它們互相搭配,它們應該算是演出的配角,以更好地展現和襯托肉鬆的風味。

原料買回來。

用麪包機和麪、發酵。

我已決定這次先做蔥香肉鬆包,因爲做法比較簡單,方便整形,而且因爲表面有蛋液、小蔥和番茄醬裝飾,花花綠綠的很好看。

一切準備就緒,烘焙表演開始。

把麪糰分成12份,每一份擀成牛舌狀(長橢圓),抹一層沙拉醬(我買的瓶裝,擠擠裝更方便),撒一層肉鬆,自上而下捲起來,把邊緣捏好封好,邊朝下放好。

然後進行二次發酵。裁好油紙鋪在烤盤上,麪包坯擺好,放進烤箱,把盛有熱水的深盤放烤盤下面,選擇發酵功能,設20分鐘。

二次發酵好的麪包坯體積膨大了很多,胖胖的,很可愛,只是顯得擠了些。

表面刷蛋液,抹一層沙拉醬,擠上一些番茄醬,撒上芝士碎和蔥沫。

再次放進,上下火180℃,25分鐘。

出爐,劇情上演基本完畢。

這是整場演出的重頭戲,每一步都很關鍵,全部操作下來需要兩個多小時。

爲了增強舞臺演出效果,找出漂亮的餐具,把麪包擺好。

要根據餐具和麪包的大小,確定擺幾個,怎麼擺。一般不要擺太滿、太多。

不同角度、不同背景拍照,用專門的軟件處理圖片,選擇好看而不失真實的,可以發朋友圈或留存紀念。

剛出爐的麪包是最誘人的。此時,如果你問我幸福的味道是什麼,我肯定脫口而出——烤麪包的香味。

連我們家不愛喫甜食的人這時都已等不及了,已經問過好幾遍,可以吃了嗎?

可以。怎麼樣,好喫嗎?

太好吃了,真會做,怎麼什麼都會做呢?平時最吝於表揚的人竟也連連誇獎。

哎呀,就是,真是太好吃了。這是自己在誇獎自己。

這大概相當於演出完畢的掌聲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