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型教養

美國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從“迴應”和“要求”兩個維度提出了4種類型的教養方式:嚴厲型、溺愛型、忽略型、權威型。

溺愛型教養方式百害無益。

心理學家總結出,溺愛有兩種:包辦型的溺愛和縱容型的溺愛。包辦型溺愛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動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們不鼓勵甚至不喜歡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

縱容型溺愛的父母呢,孩子要什麼 就給什麼,不管孩子多麼小,孩子的要求多麼不合理,他們都會拿出全部力氣去滿足孩子。

溺愛中長大的人容易有一個連環反應:一是挫折商低,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出現嚴重的逃避行爲,譬如躲在家中不出門;二是躲在家中後,他們的脾氣很大,很容易對着父母發脾氣,嚴重的還會對父母拳腳相加。

這種教養方式,因父母的過度溺愛而有了今天"小皇帝、小公主",長大後就是我們常說的“巨嬰”,人到中年還要“啃老”。

“溺愛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孩子充滿了無盡的期待和愛,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但他們很少對子提出要求。這樣教養的結果是容易讓孩子變成:

1、不合理地期待他人伺候自己。

2、認爲“愛”就是“讓別人照顧自己”。

3、做事以自我爲中心,沒有耐心也沒有愛心,因爲他的眼裏只有他自己。

4、沒有辦法面對不安和挫折,會對社會感覺失望。

5、認爲“我就是沒有能力”,別人就是要照顧他遷就他。

這種教養方式有個典型的事件,就是楊麗娟事件。瘋狂追星女楊麗娟自1994年迷上劉德華後,父母爲達成女兒心願不惜傾家蕩產。直到2007年這一事件因楊父跳海自殺、留下希望劉德華能和女兒再見一面的遺願而達到高潮並最給落幕。不過,楊麗娟的行爲還不算最瘋狂的。在社會新聞中有更多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成了不孝子的事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