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關係,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前幾天過七夕,朋友和我抱怨道:“我老公連個花都沒送我,只發了個紅包。”

我對她說“ 妥妥的直男啊。“

其實朋友只是希望老公可以懂一點浪漫,但是無奈老公覺得紅包給你你想買啥就買啥豈不是更好?

仔細一想,其實兩個人都沒有問題,只是愛的表達方式不同。

如何擁有美好關係呢?這幾天看的這本書非常有幫助,不僅有實際的案例,還有對應的解決方法:

本書兩位作者邱麗娃、徐一博。邱麗娜是薩提亞家庭治療和隱喻故事治療的資深講師,在薩提亞心理有深入研究。徐一博是心知己創始人。接受過逾千小時的心理受訓,擁有10餘年的心理諮詢領域專業實踐經驗,曾經對大型企業進行心理項目專項培訓。

《美好生活方法論》是一本從本質探尋關係問題的書籍,也是關係問題的解決之道。它不僅僅我們以爲的枯燥的方法條目,更是具有實操意義的方法論,它結合原理,和具體的實例,以及以及的操作,有很多的延伸,事實上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止一次想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活實例上,即便只是閱讀的過程,就是一種將自己內心釐清知曉的過程。

01 溝通不隱藏自己的情緒,真實表達自己開始

在人的社會里,人際關係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人生改變的攻略,要先從人與人的溝通開始。作者在書中整理了幾點,幫助我們改善溝通。

首先,瞭解溝通的方式。人爲何有矛盾,當溝通一致時,矛盾自然迎刃而解,所以,學會一致性溝通是最佳的溝通方式。爲了讓大家深刻地體會有效的溝通方式,書中先介紹了不一致的溝通,幫助大家學習。只有認識不一致的溝通方式,纔能有效改善溝通。作者整理不一致溝通的幾種常見方式: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

書中以妻子想買包,但包的價格超出家庭承受範圍,丈夫不同意但妻子堅持要買爲例。如果丈夫採用四種溝通姿態展開,妻子不同心情以及事件帶來的不同感受。

討好的溝通方式:丈夫不直接拒絕,苦口婆心陳述包太貴,不適合買,要求妻子再三考慮,妻子堅持最後同意購買,丈夫心裏不爽;

指責的溝通方式:直接批評妻子不考慮經濟情況,堅決不買,妻子無法接受。

超理智的溝通方式則是希望妻子在冷靜溝通後再作決定,拒絕在妻子衝動情緒下溝通,最後不歡而散;

打岔的溝通方式是:轉移話題,分散妻子注意力,不正面迴應妻子買包的事,最後把自己繞暈,沒有解決問題本身。

這四種不一致的溝通方式都屬於不良溝通的反面教材,丈夫和妻子對於買包這件事各持己見,而且交流後並沒有實現有效的溝通,由此可見,一致性溝通才是關鍵。

其次,運用一致性溝通。一致性溝通的三要素是情境、自己和他人。情境是指當下實際面臨的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事件;自己就是關於自己的渴望、期待、想法和感受等等。最後他人是他人的渴望、期待、需求和想法。只有同時注重情境、自己和他人,讓整個系統達到“平衡”,纔可以走向溝通的勝利,試着在日常中加以練習吧,體會良好的溝通效果。

最後,溝通從新開心。理解他人,去除引發誤解的認知濾境;以及當對方不願意配合時所需要的變通,這些也是改善溝通需要注意的內容。

爲了讓大家更容易學習,作者安排了練習作業。比如:先回想一段不夠好的溝通經歷,將一致性溝通的三要素代入,看看自己忽略了什麼。接下來,代入自己與他人的感受重新體會,總結提升,並在下一次的溝通中獲得進步。

通過以上的總結,嘗試重新學習認識與學習溝通,改善人際關係。

02 重建家庭系統,原始的三角關係是我們一生的腳本

大家對原生家庭這個詞都不陌生,爲什麼說一提到改變就要從原生家庭說起呢? 

都是由兩個細胞合成分裂,然後形成的人,底層色彩都是相同的,那在後面的不同就是因爲每個家庭的三角關係的不同。 

父母是來自兩個不同的家庭,兩個不同家庭有又不同的父母,這樣的結合都各自帶着原有家庭的模式進入一段新的婚姻。  每個家庭內在關係腳本是人際關係的基本模式,分爲等級模式和成長模式。 

等級模式是關係中處於高等級和低等級,比如很多父子關係裏,“老子說了算”就是等級模式,父母就是高等級,孩子就是低等級。這種模式會讓低等級一邊服從一邊反抗,所以會看到很多孩子小時候聽話,到了青春期就和父母對抗。

成長模式是彼此互相尊重沒有高低之分很平等。這樣的模式裏,彼此一致誠實,能做到無條件積極關注接納和認可,也會站在對方角度共情對方,這樣內在就會得到滋養,生命力就會綻放。  爲什麼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做到成長模式而是去到等級模式呢?原因就是在每個家庭裏除了一些文化影響,還有一些隱形的家規。 

薩提亞模式通過家庭重塑技術三階段讓我們看到隱藏在每個家庭的故事。通過家譜圖、家庭生活編年史、影響力車輪三種工具,看到過去我們不知道的故事,從而看到一些一直影響當下時候的事,然後做到轉化。  通過這本書的工具讓我們更加清晰我們原始的三角關係腳本,這些腳本影響我們一生,當我們看到這些纔會實現核心自我係統的升級,讓自我發生化繭成蝶的蛻變,找到最真實的自我,改善我們的關係,讓生活更加的美好。

最後,嘗試給予所需的滋養。簡單來說,就是加油鼓勁。但這個滋養的成分必須是實際所需,不可盲目。及時給予鼓勵,纔能有效幫助成長。作者舉了幾個例子,比如:叛逆期的孩子遇到關心自心的老師,在老師的關懷和教育中改變了自己;一個沒有太大進取心的員工,在被公司重視和培養後,獲得了成就感,因此努力工作;一個對感情失望的人,遇到一個特別理解自己的人後,慢慢對感情重新建立起了信心,並和這個人產生了感情,從此走進婚姻的殿堂。

通過上面幾點,讓自己的內在關係腳本從等級模式進化成爲成長模式。從而走出原生家庭所遺留的關係腳本,實現重建家庭系統的改變。

03 重新認識自己,賦予自己關係的意義

書中有個案例,紅莉23歲結婚,婚後成了家庭主婦,雖然攻讀了碩士,卻始終沒有出去賺錢。直到孩子長大了,20年過去,她仍然沒有改變。於是,在抱怨中感覺自我一點價值也沒有。

諮詢師首先讓紅莉用“我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因爲……”的句式來描述自己,越多越好,直到想不出來爲止。然後對於這些價值進行分類。從中發現哪些價值是可以帶來滿足感。探討中發現,使人感到快樂的並不是碩士學歷、孩子成才這些因素,而是幫助別人的過程或結果帶來成就感。

作者總結:要想提升自我價值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發掘更多自己內在質量和把握客觀現實的能力。簡單來說是通過努力,創造和提升自我價值。

我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誰不是渴望每一份平淡的生活可以在自己手下“風生水起”,越來越好。

可這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說白了,日子不是一個人就能過的,兩個人一起過日子,那才叫日子。這就是關係的相處了。

而兩個人心朝一個方向,勁往一處使,也才能讓生活更有滋有味。

美好生活從來都不是鏡中花,水中月,需要的是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付出努力,多加溝通。

只要我們關愛彼此,適當地收斂自己的任性和小情緒,一切就會變得更美好。


人活在關係裏,和自己的關係改善了,內在就和諧了。內在和諧了,在與人相處、與人溝通時,就既可以清晰地傳達自己的意思,也可以完整地接收對方所要傳達的信息。當人際和睦時,與家庭、愛人和孩子甚至與全世界的關係也都能和諧了。這是薩提亞的期望與初衷,也是每個人一生需要修煉的功課。

薩提亞模式是一種很有溫度的成長哲學與溝通方法,幫助我們認識自己,改變自己,提升自己,邁向美好的生活。改善關係,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