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保富法》 上篇

文|簡兮

去年偶爾聽羅博士講《道德經》,還是《弟子規》有點記不清了,他推薦了一本聶雲臺的《保富法》,所以就買來讀一讀。

聶雲臺居士是曾國藩的外孫,生於官宦世家,遵從外公曾國藩的遺訓“寧可討飯也不爲官”,沒有步入仕途,而是選擇了經商,開辦銀行,經營航線,開發礦產,從事紡織,涉獵行業之廣泛,成爲年輕有爲的實業家,後任選上海華紗廠聯合會董事長,上海總會會長。

在這個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時代,財富是大多數人的心之所向,爭求財富,保有財富的過程,無不令人時感艱澀,能談保富法的人,想必都經手過財富,事實上,不是保有財富的人,也可以看看這本書,講求因果,如何作福,生財根本佈施爲要。

聶雲臺居士後來學習了佛法,遁世入佛,拜謁印光法師,與弘一大師同門,後來也算得了大乘佛法的要義,留下《保富法》一書。

文中提到他們家與當時世家交好,短短數十年,從前富貴的家庭多半傳不到三代便落魄了,那些不爲子孫留錢財的家族,反而相傳十幾代,例如:宋朝宰相范文正公(范仲淹),一心爲民着想,沒給子孫留下什麼錢財,但子孫數十代仍有優秀子孫出現。

元朝耶律文正公(耶律楚材),元太祖的軍事如此,清朝的林文忠公(林則徐)亦是如此,子孫多有昌盛。

聶雲臺居士自己認識的一些闊綽的朋友,富人,慳吝小氣者,喜歡獨富,擺富貴給人看者,己身富裕,私產滴水不漏,以爲留給子孫,可保子孫後世衣食無憂,不曾想到,最後差不多類似的家庭無一長久,子孫少有才俊,落得人財具空。

故而總結,聶雲臺居士保富觀點:一保富不如不富,二富羣方能富己。

其實,像曾文正公,范文正公這樣身在官場,有機會,有便利條件可以富有的人,而沒有選擇財富,而是留給子孫一些美好的品德,反而使子孫後代自立自強,有所傳承。

相比於那些富家一方的富人,有大富之時一心想把財富留給子女,有些無子孫,有些子孫得了財產,一分而散,實在是不知守住了些什麼。

從古至今,回顧歷史,清正廉潔,不獨愛富者,後代都不錯,那些獨富者,少有留其名。所以不得不發人深思,倘若想給子孫留些什麼,也許我們真該做一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前輩。

“由此可見,保富的方法,必須要有智慧的眼光,也就是要有遼遠的見識與宏大的心量”。

不僅僅是表面上做一些別人看見的善,也應該腳踏實地的去做一些於人有益,福及子孫的事。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