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無廢紙

我的微信圈有許多才氣橫溢的朋友。許多甚至沒有見過面也不知道他們的真名實姓,平常日子,他們在微信上發佈一些自己的消息。比如一位喜歡收藏古舊物品的,常常把自己的發現用照片展示出來,久而久之,會增長許多知識。

不知道什麼時候,那位收藏舊物的朋友,弄到一堆民國三十多年四川都江電廠的財務報銷憑證。對於一般人來說,這堆亂七八糟、大小不一、毫無頭緒,寫滿各種數字和名字的紙張,興許不想多看一眼。但是如果你有閒心,找到一個契入點,慢慢的就會改變你對這些廢紙的認識,漸漸遠去的一些事情會逐漸清晰起來。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一個春曖花開的早晨,地處四川灌縣,現在叫都江堰的一個古鎮上,有一家火力發電廠。當時的全稱叫四川省政府資源委員會都江電廠,該廠租用灌縣農會的一塊地皮到期了,還想繼續租用。同時,灌縣電氣公司希望多一些電量供應,兩件事一起商討,於是請來相關人員,第一位與會代表是縣農會會長楊光第,然後是電氣公司代表羅懋昭,縣參議員劉雕初,縣保安隊總隊長樂劍秋,新新聞社社長馬秀峯等十二位相關人員,在友好的氣氛中,會議取得圓滿成功,於午前十二時在青年公堂達成共識。會後,賓主雙方共進午餐。


會議結束後的午餐,主菜十五道,素菜七個。這也許就是成都平原一帶飯館那個年代的代表菜譜,我把它全抄於後:紅燒海蔘、紅燒十景、紅油雞片、紅燒石爬魚、青蒸全雞、青筍雞、三鮮蠶豆、金鉤冬筍、肚片、腰片、春芽炒蛋、火爆腰花、鹽蒸肉、醋溜白菜、圓子湯、小菜七份、白飯十份。

菜品後有價格,紅燒海蔘四萬元一份,當時市面上流行貨幣有銀元、法幣、金元券,這個館子用法幣結算。如果是金元券,幣值大到天上去了。四萬元法幣兌換成金元劵,每天幾變,最少可換幾百上千萬元。這一桌會議伙食,用今天的人民幣比較,相當於三百多元。

都江電廠建成於1947年,屬於比較大的電廠,據說一段時間的供電量佔了成都地區的三分之一強,有“都江一停電,成都黑一半”之說。

都江電廠的業務副廠長叫吳震寰,出生於四川榮縣。榮縣在清末民初屬於樂山管轄。他的父親吳玉章是晚清大才子趙熙的學生,後來是我國傑出的教育家、歷史語言學家,首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與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謝覺哉尊稱爲革命聖地“延安五老”。

吳震寰跟隨父親去法國求學,學的是電氣專業,畢業後又在法國德國邊境從事水電建設。抗戰時期回國主持設計了長壽縣桃花溪電站。因爲父親是共產黨員的關係,不受國民黨重用,被邊緣化。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纔在都江電廠安了身,擔任工程協理。


在擔任都江電廠協理的時候,吳震寰已是疾病纏身,常常借錢去成都華西醫院看病。工作生活上,他象他父親,兩袖清風。幸好都江電𠂆財大氣粗,善待吳工程師。開口都會有迴應。網友收集的都江電廠財務資料中,有一張借條:“茲借到都江電廠醫藥費銀銀元一百元,此據,且借八十。吳震寰具八.十。”借條寫的乾淨灑脫,書法功底紮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