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明信片去旅行|勒芒古城一角

几年前一口气买了一百多张法国老明信片, 其中有十多张的主题是勒芒古城。上面这张明信片是我喜欢的几张之一。建在斜坡上的房子,长长的小巷,石板铺成的梯道,拱形的城门,让我觉得有点亲切感。

我的老家是个小山城,很多房子也是建在斜坡上。我们家的房子所在小区也是建在半山坡,家门口有一条长长的巷道,从山底一直通到快到山顶。山的另一端是公园的入口,也修有明信片中类似的石梯,有近一百多级台阶。记得还在念高中的时候,奶奶从乡下的老屋回来,会带回好些乡亲给的特产和杀好的鸡鸭,她用担子挑着这些东西,从县城车站下车后,走路走快一公里,再爬上公园入口的石梯,穿过公园,再走小路下山到家,比走山脚的马路会省十几分钟时间。这几年,想起家乡的时候,会把那些记忆在脑海里慢慢放映,奶奶上石梯的景象是其中重要的一幕。

读大学时是在重庆,也是个山城,到处都是石梯。对重庆的印象更多是麻将馆,游戏厅,录像厅,火锅店。记忆中竟没有太多爬石梯的印象,有点惶恐,是不是当年虚度了光阴?

前年疫情前去了欧洲旅行,葡萄牙的里斯本只是中途转机的点。回程时候机要十个小时,所以我们一家去旧城区玩了几个小时。一去,就喜欢上这个地方了。那也是个建在斜坡上的城市,也有跟明信片中一样的石梯。里斯本还有上下山用的有轨电车。电车车身多是鲜艳的桔黄,是里斯本一道靓丽风景。

最喜欢的电影《天堂电影院》里的小镇,吉安卡多( Giancaldo),也是个山城。这是部想家的人必看的电影,音乐让人想家,小镇让人想家,小镇里的人让人想家。

在GOOGLE地图上,输入明信片上写的地址,很容易就找到原址。下图是街景截图。明信片寄的日期是1908年。比较街景与明信片,百年前和百年后,基本没大变化。窗还是一样的窗,石梯还是一样的石梯,城门还是那个城门,巷中间的栏干还是一模一样。就连窗户两边的墙,也是一样的斑驳。只是明信片中的人已然不在。


在街景地图上,想试着往巷道上行,可惜GOOGLE的员工有点懒,没爬上坡把巷道纳入街景。

上不了坡,我便在周边瞎“逛”,发现那个古城门是一条古城墙的一部分。城门的右边不远处,有个塔楼。

约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征服了高卢地区,于公元3世纪修建了这段城墙。城墙总长一公里多,共有39个塔楼。建造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移民来的罗马居民。这个城墙是所有古罗马帝国建造的城墙里保存最完好的,另外还有两处在罗马和拜占庭(伊斯坦布尔)。

从近处看城墙,会发现城墙不是由清一色的砖或石头砌成,而是装饰有丰富的几何图案。城墙围起的古城名叫 库拉罗(Cularo),在当年是罗马帝国的地区行政首府。这些城墙不单是罗马人保护自己的建筑工程,同时也是让自己的文化普及到占领区的方式。

城墙大部分保护完好,但我也发现有好多房子与城墙融为一体。可以想象有个时期,人们并不懂得很好保护古迹,图方便,直接利用城墙做为房子的一部分。从明信片寄出到现在,一百多年,经历过一战二战,经历过工业革命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古城的变化并不大,古迹得到很好的保护,由此看来,勒芒人是值得佩服的。

不过既然是殖民者的建筑,为什么法国人还要努力的保留,这是个问题。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曾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奥斯曼人把教堂改成了清真寺。150年后,奥匈帝国把布达佩斯夺了回来,摧毁了清真寺。但是,奥斯曼时期兴建的土耳其澡堂,在今天却依然存在,成当地名胜。

我想不明白保留城墙的理由,也找不到不保留的理由,毕竟塔楼和城墙只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本身没有错,建它们的工匠也没有错。后人不能忘记历史,但也没必要继承前辈的仇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