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了目標,卻拿不到想要的結果,讀完這兩個故事,你一定能找到原因!

下面的兩個案例,主角同是賽場上的金牌得主,對目標的把控,使得他們在下一次比賽中,獲得不同的結果。 

案例一:英國前奧運冠軍爲何慘敗

1964年的跳遠比賽中,林·戴維斯爲英國斬獲金牌,經過四年苦練,在跳遠項目上具有優勢的英國隊,獎牌顆粒無收。

作爲上一屆奧運冠軍,戴維斯本次成績,低於自己的最佳成績,0.31米。獲得銅牌的美國選手羅夫,和第四名蘇聯選手,也都比自己的最佳成績少了0.15米。

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美國人鮑勃·比門,爆冷成爲黑馬。在第一輪中,跳出了超過世界紀錄0.61米的成績。從1963年以來,世界跳遠紀錄僅僅提升了0.15米,因此鮑勃的成績是奧運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事件。

賽後與獎牌無緣的戴維斯說,“我只是關注了金牌,如果我能夠給自己設定一個績效目標,比如說8.23米,或者說是一個我的個人最佳成績,並且去保持這個數據的話,我可能會得到至少銀牌。”

英國隊慘敗的關鍵原因在於缺乏一個明確的績效目標。


案例二:日本運動員如何蟬聯冠軍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馬拉松運動員。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國際馬拉松比賽中,兩次奪得世界冠軍。

馬拉松對於速度和技巧的要求在其次,最考驗的是運動員的體力和耐力,然而,山田本一總是說自己“憑智慧戰勝對手”。

他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路線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標誌是銀行;第二標誌是一個古怪的大樹;第三標誌是一座高樓……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結束。

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 多公里的賽程,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跑起來就輕鬆多了。

如果開始我把我的目標定在終點線的旗幟上,結果當我跑到十幾公里的時候就疲憊不堪了,因爲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嚇到了。”

 

這兩個案例給你怎樣的啓發?


個人和企業同理,首先有願景,然後有戰略目標,並在具體的考覈指標上,一步步進行分解。

最終目標是宏大的、引領方向的目標,而階段性目標是具體的、有明確衡量標準的。

當目標被清晰的分解後目標的激勵作用就會顯著體現。比如,當員工實現了一個小目標,他們能及時得到一個正面激勵,這對於培養團隊接受挑戰的信心,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