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既做真實的自己,又快速影響他人?答案盡在《表現力》

文 | 深夏晚晴天ZMH

提起演技,我們都不陌生。

日常裏,我們常常用是否有演技來評價一個演員。有演技,意味着這個演員還不錯,其飾演的影視劇值得一看。沒演技,則說明這個演員塑造的角色很一般,不值得浪費時間。

演技,是衡量一個演員是否合格的標準。演技精湛,也成了對演員莫高的讚譽。

但在生活中,演技並不是一個好詞。誇一個人有演技,往往是不懷好意。

真實的人生裏,演技成了虛僞、做作、有心機的代名詞。

很多人不擅長僞裝、也不屑於僞裝,打心底裏也瞧不起那些很會演的人。但不可否認的是,會演的人往往能獲得更多的機會。反倒是那些有實力卻不會演的人,經常是啞巴喫黃連,有苦說不出。

其實,演技與真實並不衝突。

我們評價一個演員有演技,說的就是他所飾演的角色給我們帶來了真實感。羅布.薩拉菲亞在《表現力》一書中就提到,表演藝術的核心在於爲扮演的角色帶來真實感。

都說人生如戲,在真實的人生舞臺上,每個人都是演員,不同的身份就是我們的角色。作爲真實存在於人生舞臺上的我們,其實完全可以做到既真實出演,又成就更好的自己。

《表現力》一書,正是教我們如何通過真實表演,從而快速影響他人,成就自己。

1、兩個自我的統一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個性和能力,但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知道如何充分發揮它們。我們之所以被人記住、之所以能影響他人,依靠的不是共性,而是個性。

想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特性,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我發現與探索。

在心理學上,人有兩個自我: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真實自我就是我們真正的自我,即我們實際是誰;理想自我是我們想要成爲的人,是一個理想化的形象。

在實際中,自我形象(如何看待自己)、理想自我(希望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和真實自我(他人實際如何看待自己)三者之間是可能存在不一致的。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認爲,一個人要自我實現,必須處於一致性狀態。

換句話來說,只有理想自我和真實自我之間和諧一致的時候,我們纔有可能實現自己的潛能。

那如何才能實現二者的統一呢?

羅布在書中就提到,關鍵是要找到最佳自我。

最佳自我是真實自我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我們處於最佳狀態時,情感和行爲的方式,是對自我形象的認可,也是值得我們追求的理想。

尋找最佳自我,可以通過向瞭解自己的人收集信息,即我們處於最佳狀態時其他人有何感受來獲得。

羅布總結了5個可以幫助我們獲取信息的問題:

①簡短描述你看到我呈現最佳自我時,我都有哪些表現、當時我是如何解決問題、應對挑戰的?

②你會如何形容那種情況下的我?

③你認爲我是如何影響周圍的人和環境?

④在那個時刻,你最欣賞我的哪些方面?

⑤你覺得我的這些優勢還能用在哪些新情況下?

通過他人的反饋,我們能夠找到處於最佳狀態時,自己的行爲表現。這對於實現真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的一致至關重要。

2、拿掉面具,面對真實的自己

羅布是麻省理工學院領導力中心首席執行教練,同時也是一位有着多年演出經驗的表演藝術家。

在職業生涯的前半段,羅布是在藝術表演領域度過的。他常年穿行於世界各地,表演一種獨特的單人綜藝節目。多年的演藝生涯,讓他熟知如何與觀衆保持自然、真實的互動。

從演藝生涯中,羅布得到的經驗是:真實性是與自我意識和身份感相聯繫的。它要求我們要摘掉因某種身份而戴上的面具,真正思考、瞭解自己是誰,來自哪裏,代表什麼。

對個體來說,我們常常是多重身份集於一身,我們既是組織的員工,也是部門的領導,既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我們在多重身份中形成了完整的自我意識。

但是,身份也有可能讓我們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比如,在下屬面前,我們可能會刻意保持威嚴,不敢承認自己的不懂,硬是不懂裝懂。

僞裝會讓我們感到疲憊,也無法發現內心深處的自己,更別提能夠學習如何靈活地應對變化。

對此,羅布的建議是:做一個挖掘自我故事的“考古學家”,從自己的個人歷史中找到最有力的故事,從中探索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價值觀和原則。同時,這些故事也能讓我們瞭解自己最想要發展的核心身份,幫助我們理解自己是誰、要做什麼。

在這場自我發現之旅中,或許我們未必對每個問題都能找到答案,但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這些關鍵要點來發現自己的獨特之處:

①我們擅長什麼:包括特定的能力、優勢、天賦等;

②我們想得到什麼:我們有着怎樣的目標,想獲得怎樣的結果;

③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過哪些障礙:包括內部障礙與外部障礙,這些障礙阻止我們去獲取想得到的東西;

④我們都經歷了哪些轉折:這些轉折讓我們成爲了比之前更好的自己。

3、在與他人的關係中展現自己

在固有印象中,我們會認爲人是通過語言互相影響的。實際上,非語言的影響佔比更重。情緒就是非語言因素中重要的一種。

對我們來說,情緒是具有篩選機制的,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對自我:對人、事的實際感受會成爲我們後續行動的指導。情緒反應往往是人的第一反應,我們遇到的人、事都會在發生的當下被立即賦予感情色彩,這些感受會儲存在一起,組成爲一個“情感池”,成爲指導我們後續行動的證據。

二是對他人:情緒的表露能夠讓他人感知自己,也能讓自己感知他人。我們在日常中依靠情緒來判斷對方心情的好壞就屬於此類。

情緒很容易被調動,情緒也能互相影響。在與他人的關係中,我們想要展現自己、影響他人,就可以從瞭解自己的情緒,學習如何對情緒恰當地做出反應入手。

在書中,羅布提出了“呼吸-聯結-沉着”的技巧,幫助我們管理壓力以及負面的情緒。

這個技巧是利用腹式呼吸,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感受上,設想所有的緊張、不安、焦慮等隨着呼氣通過雙腳流出,從而讓自己恢復沉着冷靜的狀態。

除了情緒以外,他人還能從其他多個方面感受我們,包括:

·能量:不同狀態下投射的能量

·外表:表情、肢體語言等

·聲音: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相關性:相關因素

·智力:思維認知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在與他人的關係中展現自己,以上這些方面都是我們可以利用的點。

比如,平常我們可能穿着隨意,不太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但如果是重大的場合,我們都會講究穿着得體,這其實就是利用了外表這個因素。

與他人感受我們相對的,是面對他人時,我們的感受。當我們感覺自己渺小時,我們是難以展現最佳自我的。只有當我們感覺自己高大,也就是對自己有真正的自信時,我們纔有可能展現出自己的最佳狀態。

就好比考試時,如果是自己拿手的科目,我們總會自信滿滿,往往也能有不錯的發揮;但如果是自己的弱勢科目,那我們可能會心生怯意,往往也表現一般。

因此,想要影響他人,我們就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關注外在展現與內在自信,讓他人得以感受到我們的最佳自我。

這是個講求效率的時代,懂得如何展現自己、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突出自己往往具有先發優勢。培養自己的表現力,呈現最好自己的同時又快速影響他人更是一項不可多得的技能,至於如何培養這項技能,答案盡在羅布.薩拉菲亞的《表現力》一書中。

(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