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讀書打卡之十

第十章  你的性格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摘抄】

1. 以色列心理學家尼拉·凱弗提出“生活態度取向”的理論,重點討論大人的抉擇和行爲是如何影響孩子的。對於父母和老師來說,非常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生活態度取向對自己養育風格和教學風格的影響,以及對孩子選擇生活態度取向的影響。

2. 你從孩提時代開始,就積累着大量潛意識的決定,這些決定共同形成你的生活態度取向。現在你的孩子也正在形成他們的生活態度取向。

3. 生活態度取向並不描述你是誰。它們代表着你在生活中做出的以何種方式找到歸屬感和價值觀。

4. 成年人既會形成一種基本生活態度取向,即當你感到自己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受到威脅或不安全時,所採取的行爲;又會形成一種次級生活態度取向,即當你有安全感時所採取的通常行爲。

5. 有四種生活態度取向:安逸型、控制型、取悅型、力爭優秀型。

6. 以控制爲取向的人相信,能夠避免批評和羞辱的最好辦法就是保持控制(這是他的個人信念,不是事實)。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控制別人通常不是這種取向的人關注的焦點,他們想要控制的是自己和局面,以獲得安全感。然而,孩子們卻容易將此理解爲對他們的控制,並且可能會反抗。

7. 以力爭優秀爲生活態度取向的人會不惜一切代價避免自己無足輕重和無意義。但這種取向的人極少想要比別人優越。他們只是有一種錯誤信念,認爲如果自己不是出類拔萃,自己就不夠好,這往往導致孩子感到自己無能。

8. 以安逸爲生活態度取向的人,最在意的、決定着他們的行爲的事情就是避免痛苦和壓力。這種取向的人可能會導致孩子被寵壞,變得讓人費心費力。

9. 以取悅爲生活態度取向的人在感到不安全時,會把免遭拒絕當作其行爲的主旨和基礎。這會導致別人佔據優勢,或被他們的不安全感搞得不勝其煩。

10. 當孩子們感知他們的世界,對其做出決定,並得出一些信念的基本結論時,性格取向就形成了。這些幼年時的決定造成的結果影響着未來,而瞭解你的生活態度取向,給你提供了一個做出一些修正的機會。

11. “有壓力時”是理解生活態度取向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當我們感覺到壓力或者不安全時,我們纔會陷入到自己生活態度取向的消極行爲中。這些行爲往往是我們和孩子產生權力之爭的根源。

12. 生活態度取向和養育風格、教學風格有着密切的關係。

13. 以安逸爲生活態度取向的大人的優點是能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讓孩子看到隨和、圓熟、行爲可預測的好處。他們的孩子或學生能學會享受簡單生活中的快樂,並且“及時行樂”。但是,追求安逸的人常常選擇自由放任、嬌縱的方式,這容易使孩子成爲“被慣壞的小淘氣鬼”,或者喜歡在教室搗亂。正面管教的技巧能夠幫助這類成年人認識到,他們可能會對孩子過於寬容,因爲這有時似乎更容易。如果他們能讓孩子們在家庭會議或班會上參與制訂限制、建立日常慣例、設立目標並且一起解決問題,他們就能更加有效。

14. 以控制爲取向的家長和老師們很擅長於教給孩子們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堅韌、果斷以及對規則和法律的尊重。正面管教能幫助他們意識到,他們過度控制會招致孩子的反叛或抗拒,而無法鼓勵孩子學習父母想教給他們的技能。如果這些大人能通過努力認識到自己對過度控制的需要,並且練習放手的技巧、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技巧、問啓發式問題的技巧以及讓孩子們更多地參與做出決策的技巧,他們就會更有效。

15. 取悅型家長和老師很善於幫助孩子們學會友善、體諒、互不侵犯的行爲。他們通常是和事佬,因爲他們想讓每個人都開心,他們善於妥協並且經常會自願幫助別人,他們會捍衛弱者。遺憾的是,當他們過於艱辛地去討好孩子和配偶而給自己造成負擔時(並且當別人沒有相應的回報時),他們可能會怨恨或沮喪。正面管教可以幫助這些成年人抑制他們過於努力讓每個人都開心的傾向。如果這類家長和老師不再只關注別人的需要,並且照顧到自己的需要以使自己能夠給予更多,他們就會更有效。

16. 力爭優秀型的家長和老師可能非常善於爲孩子樹立成功和成就的榜樣。他們往往能判斷出並鼓勵優良品質,似乎有一套“激勵卓越”的訣竅。然而,孩子們有時會把這看作“完美的嘮叨”,覺得自己沒有能力達到家長或老師的高期望。正面管教技巧能幫助這類成年人抑制他們對孩子期望過高的傾向。如果這類人能盡力拋開自己對凡事都要“正確”並“最好”的要求(是根據他們自己的標準),嘗試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去發現什麼對孩子更重要,記住做事情的“正確”方法不止一種,並且確保將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傳達給孩子,那麼,他們就會更有效。他們還應學會把犯錯誤看作學習的大好時機,並給孩子做出榜樣;他們應該學會傾聽並接受孩子對於如何解決問題的想法。

【感悟】

1.每個人性格的形成都是來自於幼年時對世界的感知以及當時做出的決定,這就形成了他的私人邏輯(信念)儲存進潛意識,而這樣的信念將決定他成人後的處事風格和教養風格。

2. 每一種生活態度取向都有優缺點,影響着你作爲一個家長的行爲。瞭解自己的生活態度取向,不是爲了給自己貼標籤,而是爲了增加對自己的瞭解揚長避短,以使自己更加合理地做出選擇。

3.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如果能夠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感覺和要求,而又不期待別人與他們想的一樣、感覺一樣或者滿足他們的要求,就會受益無窮——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4. 學會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包括他們自己的需要——對於培養相互尊重是至關重要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