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邊城》節選(提供的題目只是供你思考,不要爲做題而讀書,可以藉助題目作深度思考)

學習要求:《邊城》,散文化小說。只關注情節恐怕你會失望,請隨着作者的敘述慢慢品讀,讓文字流淌進你的心裏。根據文字描寫,想象環境的畫面,人物的模樣。注意細節,注意作者語言特點,注意人物語言的特點。

人教版高中必修語文小說單元共有兩個,分別在第三冊和第五冊,第三冊的三篇是《林黛玉進賈府》、《祝福》、《老人與海》,第五冊的三篇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裏的人》、《邊城》,兩個單元的選文都兼顧了古今中外。第三冊的教學重點是人物與環境,第五冊的教學重點是情節與語言,還涉及細節描寫,這樣三要素都顧及了,主題自不必說。


1.帶着這樣的思考讀《邊城》節選,寫茶峒事,何不叫《茶峒小城》或《茶峒》,而叫“邊城”?


梳理情節
1.文中的故事是在端午節的背景下寫起的,一共寫了幾個端午節?


2.這幾個端午節都發生了什麼事情?(概括不超過8個字,儘量句式一致)


3.明確文中的主要人物:

環境(三個場面)

環境描寫(風景美、風俗美)
環境是小說中人物活動的場所,環境對錶現人物、表達主題具有重要作用。
    1.讀課文第1、2段,邊城有哪些與衆不同之處?


2.這樣的生存環境對邊城人民生活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我們又該怎樣看待它?(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的特點(在文中找到句子畫出,概括):
人物
1.那麼本文寫了幾重人物之間的愛?這些愛各表現在什麼地方?
(美字筆畫並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認識,“愛”字雖人人認識,可是真懂得它意義的人卻很少。——沈從文《在昆明的時候》)


深度思考:
1.這篇小說的心理描寫歷來爲人稱讚,試分析節選的部分是怎樣表現人物心理活動的?
2.小說環境包括自然風景、社會風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人情)。本文的環境美,不僅體現在自然風景上,還體現在風俗美和人情美上。請分別勾畫出相關的語句,加以分析總結。
3.文章巧妙的情節設置巧妙在哪裏?
4.作者刻意寫邊城的人性美,有什麼深刻用意?
5.感受一下“沈從文體”的語言有什麼特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