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第171天/依恋的力量

正看着书,内容是依恋关系的建立与导向。忍不住看了看熟睡的孩子,亲了亲他的胳膊,还在睡着的小跃儿给了我一个甜甜的微笑。

啊,今天不是你睡醒起来找妈妈,而是妈妈先和你玩,开心吗?

今天真是一个美好的日子啊!

为什么呢?

因为妈妈不用上班,能陪我玩啊!

就是这句话,让我忍不住深思这段时光……

还记得刚开始上班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孩子聊起要上班了,每晌三个小时。孩子哭了,哭得很伤心,不想让妈妈上班!

那时候抱着他,只觉得孩子在一个暑假里竟对我的陪伴如此依恋了啊。想起了这个暑假里每天在一起玩闹、学习、运动,不亦乐乎。

孩子五岁了,而我对他的陪伴实在太少太少……

一直因为孩子“怕陌生人”而懊恼,尤其是遇见单位的同事,总是不与人主动打招呼,我感觉很不好意思。曾有同事说“这孩子和你性格不太像啊!”

那时候我只是尴尬的笑笑,这样的不礼貌,真的挺介怀的。今年暑假,大多出行游玩都是和闺蜜H一家一起,跃跃很喜欢H和她家的小妹妹,而且总愿意主动和H姨聊天,看着他们融洽自如的聊天,我开心极了!那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愿意与人交流了。

最近看《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这本书,才终于明白:孩子怕生,因为依恋关系太单一,尤其是只有某一个人作为依恋对象,孩子对外界的排斥就越强。

跃跃小时候基本都是奶奶带,我和他爸一直忙工作的事,对孩子的照顾很少。孩子性格养成和我们关系很大,应该给孩子更多关注和陪伴的时候,却总变成了孩子趴在窗口给我们说“拜拜”。

所以长久的,孩子和奶奶在一起,形成了很狭窄的依恋关系,基本不与外界多交流,所以成长中缺乏建立其他的依恋关系,孩子就越来越排斥外界了。

还好,我发现了陪伴的意义,还好我努力去弥补那段时间的陪伴空缺。当孩子越来越活泼,我也越来越放松了。给孩子坚定的爱和陪伴,是他最想要的爱。

美好的一天,因为妈妈的陪伴。这句话,我会放在心上很久很久。


书摘:

>> 对幼童来说,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并且,幼童获得回应的数量和质量,将决定他未来的沟通能力。

>> 先跟孩子搞好关系,在关系中准确而及时地回应孩子,当孩子被看见时,父母也看见了自己。

>> 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家。有了家,他们才有底气去闯荡世界;有了家,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才能有所依靠;有了家,他们才会获得灵感的源泉。世界上任何的教养技巧,都弥补不了依恋关系的缺失。

亲近和疏远:一个硬币的正反面

>> 人的依恋,就跟磁极一样,具有两极化的特征,你离地球的北极越近,离南极就会越远。人性也是如此,尤其对孩子或其他不成熟的人更是这样。

>> 婴幼儿越依赖某个成年人,他就会越排斥其他人。婴幼儿觉得某个陌生人离自己太近,让自己不舒服,就会害羞地躲开,扑向自己亲近的人。这些都是孩子依恋两极化的体现,不过,很多父母没有看见这些,却总是训斥孩子太过失礼。在教养中,多一份看见,少一份武断,教养便会变得简单起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