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段義孚先生之思:人的力量

上午聆聽專家們的觀點,感受着一種力量從地理世界裏升出來:人的力量!

段先生說:人文主義地理學,能使我們有效地思考某些問題,這些問題迫使我們思考人的成長,並有一種緊迫感,因爲作爲個體,我們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十分短暫。

從何而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地之間的關係,人與自己之間的關係。

我是誰,這本書爲何而寫?回家記爲何而寫?浪漫主義地理學爲何而寫?戀地情結爲何而寫?這些書應該都有指向性,我沒有讀過,至今只讀了段先生文字不過百頁,但是他的書會一直放在心上,列爲必讀書目。

葉教授說:人文不是一個專業領域,而是一種先天的造化,後天的修養,必須的精神,根本的價值。走出狹隘,自足自省,值得深入琢磨。

張教授闡釋的“實驗寫作”,始終保持思想的活力和創新;開拓一種面向個體環境體驗提供意義指南的地理學第三領域(因果論、目的論、意義指南);承認與發現作爲個體的人的現實地位,並重構其知識地位。

成功抓住了一個地方的本質的區域地理,是一項藝術工作。對一個區域的生動描述可能是人文主義地理學者的最高成就,但藝術上的成功卻是沒有止境的。

湯老師說:地方是通過人的感知產生的,空間是通過人的感知結構化的,地理知識不能獨立於知者而存在。


我從中學到了什麼?

1.地理學科學的是“地”中的“理”,其實是“人”在地中感知、思考而悟到的理。

學生看到區域爲什麼陌生?因爲我們從未提到過地方感是感知而來的。區域地理教學一直走的是“區域裏的知識”這條線,然而,真正想學會區域地理,是學習者把自己當做區域中的一份子,從而感知其中的環境特點以及系列問題的認知。

真實情境,代入感很強。從地圖區域到真實情境中的區域,感知有差異。而這樣的差異溯源而上,就是“區域,是人的地方感的一種顯現”。


2.實驗寫作中的活力、開拓、意義

鍛鍊思維活力、基於體驗提供意義指南的開拓、承認個體人的現實地位,重構知識地位。張教授的話反覆看了好幾遍。這讓我想到論文的作用,我們爲什麼讀論文或者專業類的書籍?

它帶給我們的就是活力、開拓、意義。尤其是基於實證的土壤,進行的研究、提出的論點、持續的探索,富有深意。


3.地方感的意義

湯老師說戀地情結讓我們從大地的描述中找到情感、態度、價值觀。地方感更多關乎地理意義的生成。

人與地之間的關係,不用宏論“人地協調觀”,單說每一個個體的地方感,那是更濃郁的區域認知,專屬於每個人的認知基礎。

區域特徵、人地關係、地域文化,當我們帶着“地方感”去思考這些問題,視角轉換中,認知和體悟都發生了變化。


湯老師經常說,“人”的事兒,先前覺得對,不知道爲什麼對。今天聽完系列講座。人文地理的事兒,就是人帶着感情認識地的事兒。

改變思維,仔細琢磨,尋人文地理更多的妙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