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打卡】第172天/教養權利

一個下午,我依舊步行回家,看到岔道口初站了一個姑娘,一雙拖鞋隨意的踩在腳下,有點誇張的花褲子很寬的套在腿上,一股煙正從下往上冒着,她在抽菸!一邊用無視一切的眼神打量着路況。

一輛小藍共享電動車上,一個男孩“飛”了過來,前面蹲着一個女孩,這姑娘一手拿着煙,一手拽着男孩的衣服,和男孩一起坐在車座上。他們大聲笑鬧,呼嘯而過。

那一刻,我心裏首先想到的是:都是十來歲的年紀,這三個孩子的家長在做什麼工作呢?這姑娘什麼時候學會了抽菸呢?他們還讀書嗎?他們的家長和老師知道這情況嗎?

如今想想,他們或許早就不再給予父母教養權利了。他們把這權利“送”給了具有依戀關係夥伴。

初看到“教養權利”我是好奇的,怎麼自己生的孩子、自己扶養的孩子,不是天然具有教養權利嗎?然而父母真的天然具有嗎?那麼爲什麼孩子會不聽話?會惹人生氣?會叛逆?

原來,教養權利並不是因爲生養而自然賦予。它是通過我們真情以對、走進孩子內心、產生牢固的依戀關係之後,孩子纔會賦予我們的。

常聽到這樣的嘆息:我真的很忙,爲了孩子,沒日沒夜的工作,爲了給他們更好的生活。可是孩子看不到我的忙碌,感受不到我的辛苦。他都不願意和我好好說話。有時候幾天一句話也沒有。

也有這樣的慨嘆:孩子長大了,他和夥伴們更親近,家長退到了不需要的位置。所以,在孩子粘着你的年齡段裏,和他好好玩吧。爲什麼長大了就不需要父母了呢?不是說有父母的地方纔是家嗎?不是說有父母,我們才永遠能有機會做“孩子”嗎?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裏這樣闡述“教養權利”。

>> ·教養髮揮作用,需要三個要素:有需求的依賴者、願意承擔責任的成年人和孩子對成年人的正常依戀。

>> 教養的權利,指的並不是武力或者強迫,而是指“天生的教養權威”。這種天生的權威,來自父母和孩子恰到好處的同盟關係。教養的權利,是各種關係正常運轉情況下自發產生的,不用費心爭取,也不用人爲推動。

>> 能賦予父母教養權威的不是教養技巧,而是親子間的依戀關係。父母獲得教養權利的祕訣在於孩子的依戀。

>父母擁有的教養權利不是取決於孩子的依賴需求有多強,而是取決於孩子強烈的依賴需求對象是否是父母。

>> 父母擁有的教養權利不是取決於孩子的依賴需求有多強,而是取決於孩子強烈的依賴需求對象是否是父母。

>> 心理上不依賴父母的孩子,父母是無法給予他們任何情感上的支持的。指導不願接受指導的孩子,父母會非常沮喪;幫助不願讓自己幫助的孩子,父母的內心會充滿挫敗感。

>> 孩子依賴父母是教養權威的源泉,也是父母重拾教養權威的唯一途徑。

看完這些文字,我深刻感受到爲什麼有質量的“陪伴”是給孩子最重要的愛。爲什麼有的孩子和家人和睦相處,有的孩子距親人於千里之外。我們給予的是不是孩子需要的?我們建立的親子關係是不是能夠獲得依戀的?這就是教養權利的源泉。

也由“教養權利”讓我聯繫到“教育權利”。同在一個學校,爲什麼班級氛圍有差異?同在一個班級,爲什麼有形色各異的教育問題?同一件事,會引發不同的教育結果?

我們天然有教育學生的權利,然而這份權利是否被學生接納,是否與學生建立了依戀關係,結果定然不同。

於是,我又想起了那句話:教育,是在做“人”的事兒,在“人”上下功夫才能成事兒。想要有美好的親子關係,想要有和諧的師生關係,外在的形式其實都在爲“依戀關係”做輔助。不能同心,定不能同頻。教育就沒法有質量的進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