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即是歸處!

將生活過好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時候,不管生活多麼艱難,也沒有感覺有多痛和苦。上學的十幾年,自然的享受着上學的時光。走入社會,曾懷揣夢想,懵懂而毫無懼色的邁向社會的大門。開始了真正的生活。最終覺得就是,生活往往和你想的“不一樣”。

也努力的不斷地刷新認知,修正自己的“三觀”。

調整和修正的過程是至關重要的,決定着自己會走向何方。在調整和修正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學習,學習如何生活。

站在十字路口上做抉擇,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做,去做當下該做的,當下能夠做的。

習慣了獨自散步。火車從圍牆外疾馳而過,像個玩具一樣轉眼而逝,彷彿在身邊存在着異度空間,可又知道,那不是玩具,裏面坐滿了乘客,他們鮮鮮亮亮的活着,他們乘車駛向自己想去的地方,有他們自己的歸處。一閃而過,雖在同一片天空,卻不屬於同一個空間,各自存在着,都不屬於對方。

繼續走着,突然間,一道亮光,一個聲音告訴我,二十多年一直在找尋的那種歸宿感,那種心靈的依靠,似乎有了答案。糾結了二十年的問題,突然豁然開朗了,眼前明亮了起來,“走向自己”。不管是自己還是車上的人們,都是駛向自己心理嚮往的地方。他們僅是在搭載疾馳的車輛而已,目的地就是心理嚮往的地方,他們在路上。嫣然,自己已經在目的地。

 “天下無心外之物”這就是指引吧!

最終,在我們離開的時候,山還是那座山,海還是那片海。我們做的只能是在山上留下一串連小草都踩不倒腳印,大海上蕩起的一片片浪花,過後,一切歸於平靜。

需要放下的是過度的“存在”。焦慮的根源就是想控制而無力控制些東西。換一種看法,就是換一種活法。不管是遭蝦戲,還是遭犬欺。都不用太在意啊。隨着時間的流逝,最終我們會選擇原諒那些傷害自己的人和事,也放過了自己。

走在人生路上,還是要關注自己的感受,痛苦和快樂並存,晴天和雨天共生。懂了和光同塵之境。當下的當下,享受着痛苦的快樂,享受着雨天酣暢淋漓,享受着晴天太陽的熱火朝天。

蒙克的吶喊,處在深深的焦慮中,物質沒有必然焦慮。擁有了同樣是焦慮。吶喊而又逃離,躺平而又奮鬥着。矛盾着,吶喊着,前行着。

這個世界,生命的存在方式是要怎樣的去呈現。我來過,又似乎沒有來過。我存在過,又沒有存在過。衡之漿在手中,又好像沒在手中。生命和靈魂同在。人生短暫在於往往沒有試錯的機會,只能將錯就錯。

村上春樹說:”不必太糾結於當下,也不必太憂慮未來,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以後,眼前的風景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人生沒有無用的經歷,只要我們一直向前走,天總會亮。”既然來了,還能怎樣?走下去。

自己就是歸處!活好自己, 迎合着世俗,也沒有必要諂媚。靈與肉的和諧相處,爲世上苦難的人們流淚,因爲存於人們內心的良知。承受着生命的重擔,揹着宿命性的責任繼續前行。

駕駛人生的輕舟,逃離之輕,承受之重,繼續着駛向歸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