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即是归处!

将生活过好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时候,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也没有感觉有多痛和苦。上学的十几年,自然的享受着上学的时光。走入社会,曾怀揣梦想,懵懂而毫无惧色的迈向社会的大门。开始了真正的生活。最终觉得就是,生活往往和你想的“不一样”。

也努力的不断地刷新认知,修正自己的“三观”。

调整和修正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决定着自己会走向何方。在调整和修正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如何生活。

站在十字路口上做抉择,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做,去做当下该做的,当下能够做的。

习惯了独自散步。火车从围墙外疾驰而过,像个玩具一样转眼而逝,仿佛在身边存在着异度空间,可又知道,那不是玩具,里面坐满了乘客,他们鲜鲜亮亮的活着,他们乘车驶向自己想去的地方,有他们自己的归处。一闪而过,虽在同一片天空,却不属于同一个空间,各自存在着,都不属于对方。

继续走着,突然间,一道亮光,一个声音告诉我,二十多年一直在找寻的那种归宿感,那种心灵的依靠,似乎有了答案。纠结了二十年的问题,突然豁然开朗了,眼前明亮了起来,“走向自己”。不管是自己还是车上的人们,都是驶向自己心理向往的地方。他们仅是在搭载疾驰的车辆而已,目的地就是心理向往的地方,他们在路上。嫣然,自己已经在目的地。

 “天下无心外之物”这就是指引吧!

最终,在我们离开的时候,山还是那座山,海还是那片海。我们做的只能是在山上留下一串连小草都踩不倒脚印,大海上荡起的一片片浪花,过后,一切归于平静。

需要放下的是过度的“存在”。焦虑的根源就是想控制而无力控制些东西。换一种看法,就是换一种活法。不管是遭虾戏,还是遭犬欺。都不用太在意啊。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我们会选择原谅那些伤害自己的人和事,也放过了自己。

走在人生路上,还是要关注自己的感受,痛苦和快乐并存,晴天和雨天共生。懂了和光同尘之境。当下的当下,享受着痛苦的快乐,享受着雨天酣畅淋漓,享受着晴天太阳的热火朝天。

蒙克的呐喊,处在深深的焦虑中,物质没有必然焦虑。拥有了同样是焦虑。呐喊而又逃离,躺平而又奋斗着。矛盾着,呐喊着,前行着。

这个世界,生命的存在方式是要怎样的去呈现。我来过,又似乎没有来过。我存在过,又没有存在过。衡之浆在手中,又好像没在手中。生命和灵魂同在。人生短暂在于往往没有试错的机会,只能将错就错。

村上春树说:”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以后,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只要我们一直向前走,天总会亮。”既然来了,还能怎样?走下去。

自己就是归处!活好自己, 迎合着世俗,也没有必要谄媚。灵与肉的和谐相处,为世上苦难的人们流泪,因为存于人们内心的良知。承受着生命的重担,揹着宿命性的责任继续前行。

驾驶人生的轻舟,逃离之轻,承受之重,继续着驶向归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