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虛構的人生,有多爽

寶島的朋友跟我說
《千與千尋》在他們那叫《神隱少女》

巧了
我們這也有個不爲KPI折腰的“神隱大叔”
稅收任務完不成
收入二次分配的目標也完不成
乾脆躺平

大叔辭職後寫了《桃花源記》
《神隱少女》就是對它的“歪斜”複寫
藉由一個不存在的社會或世界
重新構建屬於自己的真實

穿越小說或動漫
是一種雙重的虛構:

文學本身就建立了一條通往自由的通道
穿越的主題又在通道上鑿開另一個缺口
更輕易地容納無處安放的靈魂

陶淵明自己
通過《桃花源記》和《五柳先生傳》的書寫
展現了虛構與真實間的轉還

如果《桃花源記》是陶淵明嚮往的理想生活
那麼《五柳先生傳》則是在回溯過往的經驗

從沈約的《宋書》
和蕭統的《陶淵明傳》開始
《五柳先生傳》就被視爲他的自傳或簡歷

正常的自傳千篇一律
有趣的簡歷萬里挑一

說不定
過於真實
會成一種令人矚目的亮點

五柳先生這個稱號
是因爲:

“宅邊有五柳樹”

幸好
不是他最愛的菊花或桃花

否則
陶淵明會成爲“五花先生”
淪爲油膩大叔

王維的名句“狂歌五花前”
畫風也將爲之一變(亂講)

從《五柳先生傳》可以看出
陶淵明是一個安靜、用功、低調、人緣不錯
以及活在自己世界裏的男人

上述特質放在社交網站
姑且不論顏值
應該會給人一種親切從容的感覺
大概也會受到女性的歡迎

不過
陶淵明有一項致命的缺點:

“性嗜酒”

他完全不掩飾這個習慣
自己在家喝不夠
還會去別人家喝

當然這也要人緣好才能做到
又不是正妹
沒事誰請你喝酒?

我沒有酗酒的習慣
不過是偶爾喝一杯紅酒
作爲辛苦勞動後的微薄獎賞
喝到醉的經驗幾乎沒有

所以
很難理解陶淵明在別人家喝酒的心態: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一定要在別人家喝醉
喝醉了還能不斷片兒
而且還知道回家

如此之醉
到底是真醉
還是假醉?

亦或這不過是一種僞裝
以醉酒的姿態
作爲迴避現實的手段
方便敷衍很多討厭的人、事、物

還附贈隔日的藉口
不想知道或不願處理的工作
通通推託給頭痛就好

佯醉後的去處
想必是“桃花源”吧

從現在的眼光來看
桃花源就是一幅平凡無奇的鄉村景象
連社會主義新農村都不如
那裏到底有什麼值得穿越
遑論作爲逃避現實的通道?

然而
這個你以爲的日常
卻是陶淵明遙不可及的夢想

卑微到只想穿越到正常的世界裏
過着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並沒有什麼奢侈、荒唐、誇張的願望
更不會渴望凌駕於他人的尊嚴與認同

陶淵明要的只是現世安穩
以及和諧與快樂

《桃花源記》的結局
常被視爲理想的幻滅
武陵人想再回到這個人間樂園
卻在找尋的過程中迷失了方向

當衆人發現無法到達桃花源時
會不會覺得武陵人遇到山裏的妖怪
故意把他人引誘至現實與虛構的夾縫裏
做了一場東晉版的“中國夢”

如同千尋進入的邪惡樂園
看似輕鬆、詼諧
甚至有些許童真的趣味與溫情
卻也隱藏着難以察覺的挑戰與危險

文末
南陽劉子驥怎麼沒有感到害怕
還想追尋桃花源
他不擔心自己會迷失在另一個世界嗎?

到底需要多大勇氣
纔敢相信理想的存在?

順帶一提

《桃花源記》
以“穿越”作爲逃離現實的通道
《五柳先生傳》
則從“飲酒”與“書寫”建構相同的路徑

真實與虛幻
殊途同歸

陶淵明說:

“常着文章自娛,頗示己志”

書寫也是一種製造幻想的工具
讓現實的人們隨時可以進出虛構的疆域
藉由文字填補生命的空虛
從中得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世傳
陶淵明能文善飲,獨不通音律
蘇東坡曾提出質疑
這一點我站蘇軾

《晉書·隱逸傳》記載陶淵明:

“性不解音
而畜素琴一張
弦徽不具”

每當朋友聚會
他就拿出這張沒有弦的琴
想要彈琴同樂
但沒有弦怎麼能發出聲音?

陶淵明這樣面對質疑:

“但識琴中趣
何勞弦上聲”

現代“空氣吉他”鼻祖見了陶淵明
也得叫爸爸

(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