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阶梯102. “24小时人生模型”练习,帮你解除人生焦虑

快30岁了,还一事无成,怎么办?

这是知乎上的一个热门问题,有近千万的浏览量,背后其实反映了这个时代共同的焦虑:在这样一个求快的社会,30岁了还不成功,实在是太可怕了!

首尔大学金兰都教授针对这个问题提炼的一个很有意思的“24小时人生”模型,这些困扰才稍有缓解。

他将人生等价为24小时,假如一个人能活到80岁,那么1年相当于0.3小时,30岁才相当于上午9点,一天才刚刚开始。

这个模型非常简单,但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领悟:原来现在并不晚,甚至还挺早!

即使30岁还在彷徨、挣扎,也无须绝望,我们自以为的失败、颓废乃至绝望,很多时候只是庸人自扰,只要愿意,我们就会有无数翻身的机会,因为真的来得及。

金兰都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他给出的预期寿命是80岁。实际上,就像我们前文提到的,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预期寿命很可能是100岁。

所以,对30岁的时间换算可以调整为:

“70后”“80后”,大约是早上8点;

“90后”“00后”,大约是早上7点10分。

30岁,真的挺早。

对于这个模型,有些较真的小伙伴可能会说,人生不同阶段的时间质量是不一样的,老年时间怎么可以与年轻时的时间一视同仁?年轻时的奋斗更为宝贵,年轻时的奋斗才是关键的窗口期!

从时间质量这个角度考量,年轻确实有优势,但这不是绝对的真理,比如美国正在兴起以60岁左右人群为首的二次创业潮,这些传统观念中的中老年人群,正散发着积极的生命活力。他们追求成就,追求梦想,仅从创业成果看,他们甚至比年轻人更有竞争力。

时间质量这个问题不太好辩得清楚,这里也不打算展开,因为它不是这个工具的关注点,这个工具的核心价值是通过24小时的类比,把我们从现实生活中拽出来,让我们能够就整个人生的时间框架,思考当下的生活。这样,我们不仅能够看清自己当下的位置,而且具备了时间格局,能够更加自信、更加淡定地过好当下的生活,谋划未来的人生,更有勇气坚持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

24小时人生模型,本质上是一种时间格局,将我们从现实囚徒、时间囚徒变成有格局、有眼光的人,从而获得底层的自信和坚定,让我们能坚持去做真正有价值的事,哪怕这件事极少有人在做。

这个工具极其简单,但真正练习后,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时间体验、心态转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