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陽橋邊 | 第七章

人文系,在這所新成立的理工學院中,像是爲了湊數,才存在的。

林清大二時,選了人文系副主任鄧懷沙的民俗學,作爲自己的選修課,對他“仍不死心”的輔導員,讓他確認了兩遍,才提交了上去。

鄧懷沙老師,把當地的民俗民風講得跟評書似的,上他的課,不僅長見識,還能收穫久違的輕鬆和快樂。

林清只有上鄧老師的課,纔會坐到前排靠牆的位置上。

林清的耳朵,因爲經常失眠的緣故,有些耳鳴,耳鳴是不能急的,越急越聽不清,他安靜地坐在那裏,在本子上寫寫記記。

其它同學上鄧老師的課只圖一樂,都不當真,書桌上空空的,都打算空空地來,空空地走,不帶走一片雲彩。

漸漸地,鄧老師對坐在頭排,寫寫記記的林清起了注意。

機緣巧合,鄧老師也喜歡在榆河裏暢遊,有天徬晚,兩人竟然踩着水,在榆河最深的地方相遇了。

鄧老師聽了林清的基本介紹後,又問了他的愛好,林清將自己的文學夢講給了老師聽。

鄧老師聽完,推心置腹地建議林清轉到人文系來。

林清,再一次逃避了抉擇。

朋友是相互的,林清也開始關注起了鄧老師,他不明白爲什麼這麼優秀的老師,沒能當上正主任,只是個副的,後來人文系主任升了副校長,鄧老師依然還是副主任!

解密林清心中疑惑的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永康,他也是無意中從安校長那兒聽來的:

原來鄧老師曾經有過一段瘋狂的愛情故事,奇怪的是,學校裏竟沒有一點傳聞!

在老榆陽橋西不遠處,五十四年前,成立了一所以小城命名的師範學院,有學校的地方,特別是有大學的地方,一般都是一個城市的精神文化家園,這所規模與師範學院成立不久,便成了這所小城的第一個文化區。

在這座小城,土生土長的鄧老師,與從小青梅竹馬的“姑娘”,一起唸到了小城的師範,姑娘畢業後,回市二中當了一名高中語文老師。

鄧老師,在學業和事業上,是個完美主義者,師範畢業後,去了河大讀了研,再後來又讀了博。正當他懷揣着完美事業與愛情的夢,28歲回到這座小城時,卻聽說姑娘“迫於壓力”嫁人了。

鄧懷沙在感情上也像林清一樣是個懦夫。

內心揹負了七年的情債後,在他當上人文系主任的那年償還了,他深愛的姑娘,再次被家暴時,他終於出了手,從當年師兄的手裏,又將他的“姑娘”奪了回來。

“衝冠一怒爲紅顏”的後果是:職務一擼到底,他卻一點不爲此心傷,能與自己心愛的姑娘相守一生,縱使一生不能馳騁又如何?

“姑娘”,也受了牽連,被學校辭退了。

後來,“姑娘”成了鄧老師的愛人,在小城西郊外的一所私立小學,做了一名民辦教師。

待業在家一年多的鄧老師,被榆陽橋邊,一所技校,聘爲文化課老師,再後來,技校成了大學,鄧老師又成了“人文系”的主任,不過這個主任,永遠只能加個“副”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