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自傳

郎朗是個頗有爭議的藝術家,互聯網上圍繞着他究竟是不是一位偉大的鋼琴家吵成一團。我從各種公衆號文章中斷斷續續瞭解了他的一些信息後,終於下定決心閱讀他的個人自傳,看看他眼中的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郎朗自傳-《千里之行:我的故事》是一本很有誠意的個人成長記錄。原作是一本英文自傳,中文版是在英文版的基礎上翻譯而來。

文章的文筆出人意料地樸實流暢,沒有常見的矯揉造作,刻意拔高,只是按時間順序,將他26年(本書截稿於2008年)人生中的重大事件一一道來。

郎朗出生於1982年6月,比我還小4個月,即將邁入40歲大關。在如此年輕的年齡裏,取得了如此突出的成就,人人都無法否認他在藝術上的成績。

圍繞着他個人有兩個突出的標籤。一個是天才,一個是勤奮。郎朗的故事世人皆知,一個有才華的少年,在偏執狂父親的鞭策下,從瀋陽出發,在北京成名,遠赴美國求學,走上職業道路。

如果僅僅將他的自傳看作又一本成功學暢銷作品確實有失公允。他的作品裏流露着東北人特有的坦率和實誠,將他的心路歷程一五一十地全部呈現給大衆,不虛僞不矯飾,是這部作品最大的特點。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真實的情節。

郎朗從不掩飾自己永遠想爭第一名的野心。在中國的語境裏,有爭第一的心是可以的,但是要大聲昭告天下是不合適的。郎朗就是將勝負心掛在臉上,併爲此付出了極大的努力。

什麼樣的努力才能稱爲極大的努力呢?在我看來,只有郎朗這樣的努力才叫極大的努力。他是我心目中努力的天花板,凡是低於他的標準,都稱不上盡了全力。

從孩童時期開始,他的練琴時間就已經超乎常人。不論是體力還是心態,抑或是對成功的渴望,對音樂的熱愛,都使得這個孩子初步擔得起音樂神童的稱號。也是從這時起,他的父母纔敢斷定這個孩子一定能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並孤注一擲地將全家人的命運牽繫於郎朗身上。

機械的練習不可能鍛造出一位大師,大多數時候成就的只是技藝精湛的工匠。大師之所以是大師就是在相同的練習之中必須融入一點奇妙的物質,才能發生化學反應。對於藝術家來說,這個奇妙的物質就是對音樂的感悟力。

郎朗自述音樂的旋律在他的腦海裏不僅僅只是一段音符,而是一幅幅畫面。他彷彿可以觸摸到音樂的實體,也可以領悟到音樂的情緒。他的脈搏與音樂的旋律共舞。

藝術家的天賦與刻苦無論怎樣呈現出驚人的事實,也抵不過一個更出風頭,更有個人性格色彩的父親容易出圈。

郎朗的父親立志要成爲像莫扎特父親那樣的人,盡全力讓兒子登上音樂的最高殿堂,不惜壓上整個家庭的命運。

他做到了。很難說郎朗的成功與他無關,事實上他的通達人情世故,彪悍的行爲作風,自身的音樂修養以及對第一的狂熱追求,在郎朗事業的初期起到了巨大的幫助。

外人很容易被那些繪聲繪色的驚險故事吸引。成功者成功之後,曾經經歷的那些驚心動魄都被當作趣聞軼事在口舌間流傳。但是這樣一對奇特的父子短期內不會再現於世。

我對郎朗還是不瞭解,即使看過了他的自傳,但是我會被他的故事打動,被他身上那種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的本質所打動。

他讓我更加確信向着一個目標持續行進是多麼重要,忠於自己的內心感受是多麼必要。我們作爲普通人需要經常閱讀名人的勵志故事,以激勵自己千萬不要在庸庸碌碌的生活裏躺平啊,畢竟比你有才華的人比你還要努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