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無情卻有情——母子成長與覺察日記

作者:張文靜

01

孩子早晨早早起牀,過來和我打了一聲招呼。我有點疲憊,還躺在牀上,看孩子起牀了,也趕緊起來,和孩子說,我到樓下去買早飯。孩子疑惑地看向我,“老媽,你昨天晚上不是說今天早晨做意大利麪的嗎?”我說,“有點累,我不想做了,就買給你喫吧。”他說,“好的。”

孩子總是這麼理解人,不會因爲他個人的需求而執意要求我這樣或那樣。當我跟他說完以後,轉過身又想,“算了,西紅柿、牛肉、意大利麪都已經提前準備好了,還是按原計劃做吧。”於是,我在廚房忙碌起來,孩子恰好路過,看到我在忙就勸道,“老媽,你累了,不要做了,下樓買就可以了。”我說,“還好,我還行。”孩子雖然短短的一句話,但他的善良和關心,我已經接收到,美好的一天,從這一刻的溫暖開始。

02

上午是網課,中途有一個休息時間,浩說,“老媽,我坐的椅子怎麼是歪的,你來試試。”我坐上去一試,果然,於是我走到客廳說,“這樣吧,你來拿我的椅子進去坐。”客廳有三把椅子,分別是我的、浩爸的,還有浩叔叔的, 作爲母親,本能的是把自己的好椅子讓給孩子。浩浩笑嘻嘻地說,“你猜,我會拿誰的椅子呢?當然是老爸的啦。”話音還沒有落,他已經走向他爸爸的椅子,把他爸爸的椅子和他的椅子做了置換。

也許是我平時陪伴和照顧孩子比較多,也許是我對孩子總是予以無條件的愛與付出,孩子平時也挺照顧我的。而浩爸是屬於粗獷型的愛,陪伴孩子較少,關心度也較少,於是我發現,孩子對爸爸、媽媽的愛完全不同。對我的愛比較細緻,對他爸爸屬於粗獷型的、大大咧咧的愛。其實孩子怎麼對待我們以及怎麼對待他人,都藏在我們平時對他的一點一滴中。在這個過程中,他學會了愛與被愛 ,也學會了表達愛,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愛的表達方式。

03

昨天晚上,聽了一個家庭教育講座的網課,老師講了一句話觸動了我,她說,她要在未來的20多年中,幫助40萬個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我估算了一下,平均一年要幫助2萬個,也就是一個月要幫助將近2000個孩子。老師的志向很大,所以她絕不會是僅僅的一對一、點對點地幫助孩子,那樣完不成她的40萬個孩子的目標,所以她給大家上網課,這樣的傳播量比較大,傳播速度也比較快。

一個人的志向要遠大,要立大志,纔會有超強的行動力,這也讓我聯想到現在有些孩子,爲什麼學習的內驅力不夠?其實跟他們缺少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也有關係。有多少孩子是能夠做到心懷天下?有多少孩子能夠做到像周總理小時候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又有多少人能夠像宋代詩人范仲淹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所以,想要孩子有自驅力,首先孩子要志存高遠。

04

我平時經常會想起謝媽教育孩子的一件小事,對我啓發和幫助挺大。有一次我在她家喫飯,小謝同學喫完飯匆忙出去上課。臨出門時,我提醒小謝別忘了把棉手套戴好。謝媽說,“沒關係,不用提醒也沒事,冷了他自然會想起來下次要帶。”當時,我覺得等孩子忘記戴手套出去後,天那麼冷、受了凍,多讓人心疼啊。謝媽這樣的說法讓我覺得有些無情,但現在看來,其實這纔是深深的愛,正確的愛。現在的孩子不缺少愛而是被給予了太多的愛,家長照顧得太細緻,太周到,反而對孩子的成長不利。要讓孩子自己去多一些體驗,比我們說教、提醒,進步會更快,感悟會更深。謝媽的這種做法,道是無情卻有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