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覺得,這樣好累啊。”

社會上的偏見,似乎太多了。

車開得不好,一定是女司機;

男人三十未婚是黃金單身漢,女生三十未婚就是大齡剩女;

男人在工作上打拼,是努力養家;女人在外奮鬥,就是不顧家......

總覺得哪裏不對,卻又無從反駁,都是約定俗成的東西,只要大多數人覺得是對的,你的意見似乎就可以忽略不計。

好在說到底,這些尚可以改變。比起這些偏見,更讓人無能爲力的,是那些天然的性格劣勢。

不僞裝,會累;僞裝了,更累。

01

“你這種性格長大要喫虧的。”

相信這句話,很多人都不陌生。

從小到大,爸媽就一直給我們灌輸一種思想:“內向是缺點,你要改變”;長大後,社會給我們的壓力更大,在外向性格備受推崇的文化下,作爲一個內向的人,甚至是可恥的。

可這個世界上,有1/3的人是內向者。

這就意味着,即使你自己是一個外向的人,你的同事、你的伴侶和你的孩子中,就可能有人正在屈從於這樣的偏見。

那“內向”到底是什麼?

在大衆的理解中,所謂內向或許就是害羞,是孤僻,是不積極進取。

但在心理學中,內向從來就不是一個貶義詞,它是一箇中性詞。

與其說內向是缺點,倒不如說,內向的人,會把生命力指向探索和建構內心和諧;而外向的人,則是把生命力指向了認識和改造外部世界。

這兩者並沒有高下之分,只是選擇不同而已。

02

的確,內向的人在很多場合下都處於劣勢。

聚會時,他們是小透明;長輩眼裏,你哪裏都好,就是有點內向;招聘信息上,整齊劃一的寫着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同事的評價裏總有一句“他好像不大合羣的樣子”。

好像所有人,都想要你改,改,改,改......

可我分明記得,也曾遇到過外向的同事,他們在剛步入職場時,的確能搶佔很多先機,得到很多幫助。

可最終在職場上發光發亮的,卻不僅僅是你有多外向,能把關係處的多好。而是你在外向的基礎上,能做多少,能給公司帶來多大的價值。

而內向者,喫虧就喫在,他們不誇大其詞,不會用語言表達,他們總是做的比說的多,因此很多人總會忽略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但內向並不等於低人一等,他們只是跟這個世界交談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毛不易曾在回答“內向性格,是需要改變的嗎?”這個問題時,說道:


“我一直覺得內向不是性格缺陷,它就是性格的一種,其實沒必要硬要去強迫自己。”

事實也的確如此,你總要允許一些人,有安靜的青春。

03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生活中,怕的並不覺得我這樣有什麼不好,而你覺得吧。之所以有這麼多人,對內向的人有偏見,也不過是因爲你覺得內向就等於孤獨容易被欺負吧。

但其實並不是。

內向的人並不一定孤獨,在熟悉的人面前,他們也會變成話癆,雖然沒有成羣的朋友,但總有一兩個值得傾心相交的。 

閒暇時,他們會買點炸雞可樂,然後窩在沙發裏,追劇、玩遊戲、聽音樂,也別有一番樂趣。

周國平曾在《人與永恆》中寫:

“我天生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不是我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別人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意接受別人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

是啊,相比承受偏見的累,在不喜歡的場合,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說自己不喜歡的話,才更讓人心力憔悴。

不過雖然自己不介意,內向在很多方面的確處於劣勢。但除了強求自己改變,我們還可以把內向的性格特質變成核心競爭力,然後在外向的世界裏自在生活。

一、不要強行改變自己,要發揮優勢。

其實,大多數人否定的不是你的內向,而是你這個人存在的價值。那麼作爲內向者,我們就要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深耕。

比如內向者心思往往更細膩,觀察也更細微,那麼他們往往更擅長文字類、程序類、後勤類等對情緒、耐心要求更高的工作。

二、也要給自己獨處的時間,積攢能量。

你覺得在角落讓人心疼,有些人反而覺得,在角落是最舒服的狀態。作爲內向者,我們要學會在這個嘈雜世界中,尋找舒適的方法。

讀一些書,做一些喜歡的事,都是爲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我們也可以把愛看的書、電影、寫的文章分享給別人,讓周圍人理解你的世界。

04

其實,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的人,都可以變成被人需要的大人。

而且相比內向外向,我更認同另一種說法:世界上有兩種人,外慧和內秀的人,都是好孩子,沒有好壞之分。

或許成長路上,因爲種種原因,我們總是需要逼着自己去突破,但千萬別累了自己。

這個社會,也許並不允許普通人內向。但內向的普通人,要允許自己快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