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母愛——讀《秋天的懷念》一文有感

再讀史鐵生《秋天的懷念》一文,心疼的揪揪的。母親的心哪,明明已經千瘡百孔,依然小心翼翼;母親的身哪,已然病入膏肓,身痛卻不及心痛之萬一!

面對重病的兒子,堅強的母親愈發卑微。她時時刻刻悄悄的悄悄的關注着兒子的一舉一動,關心着兒子的情緒變化。女人一旦做了母親,天生的責任意識,無形的生活壓力就讓她沒了自我。苦苦熬到孩子長大成人,如果不幸已成年的兒女再有三病四災的,那這個女人的一輩子就算交待了。

病人的情緒不穩定,內心蕭條絕望,很難顧及到身邊人的想法。作爲母親,只能無限的包容自己的孩子,一點一點的降低期望值,最後只剩下一點奢望——孩兒活着就好!

母親竭盡全力的圍繞重病的兒子,照顧的不僅是兒子的飲食起居,更關鍵的是要照顧兒子變化無常的惡劣心情。可成年的兒子背後必然是一位年歲已長的老母親。老母親偶爾擡起模糊的雙眸,朦朧中穿透歲月的長河,曾經藍天白雲下心懷暢想的少女只剩依稀的片影。

浸泡在生活的苦水中,肉骨凡胎的老母親或許皮膚也會粗糙,白髮也會來訪,身形也會佝僂。更要命的是病痛也會趁虛而入,會累、會餓、會痛,可是親生的兒子惡疾纏身,老母親一旦撐不住的時候,兒子怎麼辦?沒有辦法,老母親只能靠一口氣吊着,忍着,滿眼滿腦的都是兒子的需求,久而久之,自己的病痛早已忘記了,習慣了……連感受病痛的時間都沒有,又哪來的空閒去求醫問藥?何況還要金錢支撐?

“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可那又怎麼樣?家裏有更年輕的更病重的人還需要她照顧,她能怎樣?

這就是“母親”!

“母親”,多麼沉重的字眼!她的一生做女兒時不知怎樣,但在那個貧窮的時代,也未必好到哪裏去,做了母親後,可曾有一日的安閒?作者說:“她正艱難的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艱難的生活。”如果有來生,重複一遍這一世的生活,她可願再來?

可憐的母親!唯一可安慰的是,她有一位最終能理解她,敬重她的兒子。她的兒子在她依依不捨的離開人世之後,以病重之軀,將濃濃的思念傾注於筆端,努力的按照她的心願“好好兒活……”

看到可憐的孩子時,我媽媽常常會念叨一句話:“寧叫世上爺孃少兒女,不叫兒女少爺孃。”讀《秋天的懷念》一文,我同樣也希望世間的母親,老天爺寧可不給她孩子,也不要給她這樣的孩子了,孩子來到人間,是父母的天使而不應是惡魔,善良的女人不應該受到非人的懲罰。就算有來生,這樣的生活也希望她別來了,哪怕就做大自然的一縷風一滴水一束光一棵草甚至一抹孤魂……

史鐵生是時代的精神楷模,當代中國的優秀作家,他的身上流着母親的血,母親勞苦的一生深印他的心頭,偉大無私的母愛始終伴隨着他。生命中有不能承受之重,但願天下偉大的母親們在履行責任和道義之餘,仍然能活出自我,有適當的時間和空間綻放獨特的精彩。因爲每一位母親除了“母親”這個身份,她還是一位獨立的人!大家都是匆匆來到這塵世走一遭,願每一個人都儘可能的感受到快樂幸福;當到達人生最後的時刻,能更多一份釋然,少一些遺憾。

                            2021年9月6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