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在《罪与罚》中煎熬

人类的纵轴上有多少个点能成为历史?都在史书上。其余都是野史,是故事,是不相干的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谈都不能谈了,野史也不能存活,便堙没在过时迁境中,能谈的时候再也拣不出来,只留下成王们的丰功伟绩。

但是读小说不一样。就算是最微不足道的人物,最寡淡乏味的故事,最荒谬无稽的情节,最麻木不仁的思想……总会在哪怕断篇残简的字里行间留下蛛丝马迹。人们可以在那些残山剩水中信马由缰,可以在作手们各有千秋的跌宕起伏中沉湎瞎想,甚至可以怀疑一下被成王们粉饰后的歌舞炊烟,模糊一下他们想要留给后人的某种形象。即使算不上一小块沉沙折戟,即使无心磨洗,一念而过也行,比如:拿破仑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只有打仗才能使他自我感觉良好,神清气爽。

如果上天爱捣蛋,让无数生灵陪着它特别眷顾的病人玩战争,用滚滚人头、汤汤血泪堆积他的无往不胜,并标榜其为“非凡的人”,那么放眼寰宇,就再也没有什么是荒诞的。至于彼得堡干草市场内外肮脏、拥挤、狭窄的饭馆旅馆,贫穷、狭隘、劳碌的男女老弱,都被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伏特加浇灌得光怪陆离,写一万部小说也不成问题。

其实我费了很多力气才看完这部犯罪心理小说。每次读上十来页就喘不过气来,长句长段极多,随意延伸的可能范围极广,信息量极大,不歇歇不行。中间的压抑、痛苦、焦虑、无奈、惶恐、孤独、困惑……排山倒海般堆积在主角和读者心里,找不到出口:虽然拉斯科尔尼科夫已经找了一个真正的“人”索尼娅作为倾诉对象,追随她善良、博爱的信仰来使自己浴火重生。

尤其如此,现实才是绝望的:索尼娅花样年华,得靠出卖身体接济酒鬼父亲、肺结核继母和三个嗷嗷待哺的幼童。亲人对她的疼爱和怜悯特别畸形:七等文官父亲因困苦和愧疚逃岗偷钱买醉,醉了大声诉说自己的困苦和愧疚,好受了便安心昏昏欲睡,睡醒了再直面困苦和愧疚……喝得家徒四壁;继母沉醉在幻想里,端着四等文官家大小姐的架子不放,衣不蔽体了还贪恋一枚胸饰;幼妹弱弟把她当作饥寒交迫世界里唯一一束阳光……

至于彼得堡的乡邻们,他们不知恶为何物却嫉恶如仇:不管头上有多少奸商毒贾土豪劣绅,不管他们多么欺贫凌弱、天良丧尽,都没有拿了黄牌的索尼娅讨厌。他们竭尽辱骂苛责之能事,将她逐出家门。好像人类的不幸、耻辱和绝望都应该归咎于她。

那么沉重的问题靠索尼娅们解决,我感到全身发冷。在书中,有个乐善好施的斯维德里盖洛夫,他妥善地安置了索尼娅一家,让杜涅奇卡和拉祖米欣的幸福生活有了保障……但是他自杀了。他也许存在过,却没有未来。

不走寻常路的有钱人没有活路,崇拜拿破仑的男主角无路可走,充满活力的阳光男孩拉祖米欣靠打零工维持学业,善良美丽的杜涅奇卡靠天方夜谭般的遗产得了人生第一桶金,K林荫道上有警察护送仍被胖先生尾随的被欺骗侮辱的女孩杳如黄鹤,善良懦弱无底线的莉扎薇塔被绑在穷凶极恶的战车上死于非命……那么什么是犯罪?哪些人该受惩罚?

事实是,市侩无赖卢仁们在大理院和律师事务所奔走,随时向索尼娅们张扬着光鲜亮丽的莫须有的屠刀。奇怪的是,西伯利亚的人们倒正常些,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肯定没有三千卢布作为后盾,但他们活着。他们对索尼娅的喜爱和认可让人心里一宽。

在西伯利亚,男主角的热病似乎痊愈了,不再是众人的绝缘体。服苦役是虔诚的赎罪,监狱里没有传说中的互戕,拉祖米欣和杜涅奇卡的奋斗目标是迁居此地……那么,被沙俄定罪并判刑惩罚的都是什么人?

小说的结局很好,虽然不可思议。在充满热病和谵妄的彼得堡,罪与罚都特别乱糟糟。走过弗拉基米尔大道,便可以逃脱许多煎熬,甚至获得新生。“非凡的人”犹如灾难,还存在并将长期存在;对于平凡人来说,西伯利亚才是希望的起点。

这是一个怪圈,不分人种、地域。但愿有无数个起点,一个高过一个,最终叫索尼娅的父亲视伏特加为畏途,叫她的继母鄙夷最璀璨夺目的胸饰,叫所有的儿童每时每刻都跟自己喜爱的人依偎在一起……《罪与罚》的使命大概如是:如果陀氏不认同,那就是我的私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