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请到我的窗前坐一会

近日读汪曾祺,读到他在《人间草木》里说的:“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越发觉得他是一个有趣的老头,同样有趣的,还有老树。

我家门前,自是没有花,更没有树,到我家来访的人也寥寥无几,我的生活自然少了汪先生、老树先生这样的趣味。

还好,在办公室里,来访我的人不少,大都是来处理事情的,需要我认真接待。

也有些只是从走廊路过,若被我看到,只要那个时候我没有十万火急的事,都愿意打个招呼,请过来坐一会,有时是聊几句,有时也占用三五分钟。

我时常把这种交流作为我忙碌工作中,或者是工作瓶颈里的一种调味剂,的确会带来新的思路。

后来,我把办公桌面精心布置了一番,所有用品整齐有序,取之顺手,用之便捷。大到书籍、文件,小到一个便签贴、一个回形针,都进行了严格的定置管理,把大道至简的“简”搬到了办公室的收纳管理中。

这小小的举动,一时间,竟也成为前后左右的话题,或许这就是“扫除力”的作用吧。

扫尽了门前雪,我又瞄准了身后那一大片的窗台。

窗在南面,窗户很大,窗台很宽,可以看到阳光整天在上面移动,透过玻璃,可以望出去很远。

如果不是在办公室里,我想我会铺上坐垫,有空就爬上去坐一坐,但在这公共场所里,就只能想想而已。

窗台没有固定的用途,多用于堆放一些过期的书报,很是浪费。

我花了一点点的工夫,清理窗台,得以腾出了一大片宽阔的区域,像是刚刚开辟了一片荒地,获得一片良田一般,有几分兴奋。

后来,我开始规划眼前的这片空地,布置心中的这片良田。

摆放些什么好呢?

摆几幅装饰画吗?窗外的景色已经是最美的画了。

放些书籍,当一个小小的书吧吗?似乎太过书卷气,太过沉静。

我的闲置窗台上的事物,一遍一遍地在心中走进来,又推出去,再走进来,再推出去,反复畅想,反复纠结。

最后,我小小的内心,终于决定,只在这片空地上种上花草。毕竟我是没有院子的人,我是没有花草用来招呼到访者的人。

目标明确了,一个小花园仿佛就在眼前了。

没花多少时间,陆陆续续从全国各地,大街小巷搬来了各式小盆摘,有兰花、猪笼草、葵竹、碧玉、常青藤、仙人球、还有各式肥嘟嘟的肉肉。

我甚至还跑去大楼的花园里,寻找从办公室里淘汰出来,又在阳光雨露的呵护下起死回生的小盆栽,竟也找到几棵网纹草、红掌之类的。

又去其它办公室,看到长得漂亮的吊兰,就分出几棵,移植过来。

我的一点点的努力,被负责大楼绿化的花匠看到,他也伸出援助之手,送来一小金钱树,还有几个放花盆的小托盘,让我甚是感激。

就这样,我的小花园很快建起来了。

从色彩上看,大多都是绿色,品种都极其普通,有些还显得那么弱小;即使有开花的,也并不显眼,这让我的小花园的确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但在我心中,它们早已日渐繁茂起来,长成一片森林了。

说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它们一分一秒地肆意滋长,有时是碧玉长出一片叶子,有时是葵竹长出新枝,有时是兰花开出一朵……

它们以另一种忙碌,让我琐事缠绕的心得以有一片阴凉,一阵微风,一缕清新,一丝花香,得以一次次轻柔,平和又安静下来。何其有幸。

每次,当我从座位处擡头,起身,回头——

望见眼前这些星星点点的生命,在窗台上安然,像是替我晒着太阳,心中就多出一片暖洋洋。

望见高耸入云的大楼背景下,悠悠然然显示着跳动的绿色,多么鲜活,铺展所有美好的事情,绷紧的思维就得以有些许缓释。

后来,我越来越多地发现各楼层窗台上的小花园,原来大家在钢筋水泥的大楼里,在石板玻璃的幕墙下,早已开辟出了属于自己一小片花园。

从此,我们在仅仅因为工作的沟通联系中,互相串门,互相问候,互相到访花草,分享小花园的趣事,来来往往里,像那些窗台一样,多了一片生机。

如果有一天,你到访我的桌前,看到挂着“开会中”“外出办事”抑或是“临时走开”的字牌,请不要遗憾,请不要继续匆忙赶路。

你可以移步到我的窗台,看看那些花花草草,可以停下匆忙的脚步,和它们坐一会。

相信那片单纯的小风景,会让你觉得春风拂面,不舍离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