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游戏化成长

说到成长,我们都觉得是个很枯燥的词汇,儿童的成长,听上去像一个焦虑的话题。

但是看完这本书,也许你会找到一些神奇的魔法,陪伴孩子的同时也能快乐成长。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反映孩子难带,不好管?又是因为什么现在的亲子关系如此紧张?记得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情,而是人们对事件的看法和认知造成的。有时候,孩子在父母面前表露出的焦虑、脆弱、叛逆、阴暗,其实是一种变相地撒娇、试探和发泄。他们想要的不是父母的长篇大论,而是请你看见我、认同我、理解我。就像斯戈登所建议的那样: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只需要描述孩子提到的行为,解读他当时的情绪,表达我们的感受就可,但千万不要对其有任何评价。因为父母“满腔正义”的评价,会阻断跟孩子之间通畅的交流,造成父母与孩子心理上的彼此失去”。

看到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艾利斯认为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叛逆等情绪,是因为孩子想要父母看见孩子,认同孩子,理解孩子,而不是我们平时对孩子的说教 。这一观点与《亲子关系游戏治疗:10单元循证亲子治疗模式(第2版)》(以下书名简称为亲子关系游戏治疗)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亲子关系游戏治疗》的作者加里·L.兰德雷思博士和休·C.布拉顿博士都是美国执业咨询师,和美国认证游戏治疗师督导,他们对亲子关系游戏治疗的研究十分透彻。

这本书作者主要是以亲子关系游戏治疗为主题,详细全面的讲解了亲子关系游戏治疗的概念、作用及流程,不仅有问题的解答,还附带了指导手册和实践手札,实用性非常强,接下来我们就走进《亲子关系游戏治疗》这本书,开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1.关注甜甜圈,而非中间的洞 在书中,作者以甜甜圈为例,告诉了我们家长现在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只看到了坏的部分而忽视了好的部分。作者还提出亲子关系治疗的重点是关系(甜甜圈好的部分),而不是问题(甜甜圈的洞),在亲子关系游戏治疗中,家长要关注的是自己和孩子的优势,这是改善亲子关系的关键。

所谓亲子关系游戏治疗就是每天选一个固定的时间,找一个固定且不被打扰的场地,放置孩子喜欢的玩具,然后家长陪孩子一起玩30分钟,在这30分钟内,家长要做到不问问题,只是陪伴观察孩子,体会孩子的心情,学着去理解孩子,要学着去看到孩子的优势。

理解孩子的感受而非聚焦在他具体的行为上,在这里,回应感受可以从孩子的眼睛里发现情绪的线索,当你对孩子那刻的情绪有了判断之后,简短回应这个情绪,比如说"你看起来有些难过”或者“你真现在真的很生我的气”,在这个时候,你面部表情和语调都和孩子此刻的感受匹配,在很多时候我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更依赖于非语言信息的传递,因此,你在用语言表达和回应时,要更注重你的非语言,这种共情感受能够很好的安抚对方,并拉进你们彼此的心理距离。

比如说,在孩子在孩子很开心地蹦跳吵闹地玩耍时,但你很累,很需要休息,你和孩子说:“宝宝,我知道你现在很兴奋,但妈妈现在非常困,你可以到隔壁房间先玩会吗?妈妈休息30分钟后我们一起来玩,你看可以吗?”

当你的非语言和语言都很诚实并坦然地看见孩子,孩子的理解和反应也会出乎你的意料。在这里,要理解他们的神奇,还有一个非常奇妙的态度,那就是“在一起”,我在这里,我关注着你,我理解你,我关心你,我为你感到开心。这样一种态度,能够让你和孩子的理解沟通变得轻松而自然。

因为当你能够去聚焦在你接下来怎么做,怎么处理你和孩子这一刻的状态,你会更容易去做到上述的理解感受,和在一起的状态,想一想,是不是有时你会指责孩子在做了一件事后:你怎么这么做?(面带愤怒,语气十分严厉。)甚至带有一系列指责的话语,在这里,如果你真的理解了,这句话所带来的效果,你就会明白它不是处理与修复这件让你感觉错误的事情的关键,那么很多不必要的无效的指责与抱怨也会自然而然避免了。

可能你会说,那怎么做呢?在这里,书里的具体的练习就非常配合这个认知的理解,有具体的操作清单技巧表,以及培训手册,和时间手札,从书籍整理的原理理解先给你整体的认识,再从具体的培训手册提炼具体的课程大纲和学习资料,然后从家长手册中有具体的笔记和家庭作业的安排,到实践手札的可以让你输出的梳理的栏目。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ACT原则——认可、表达、指出

认可,在游戏中家长要认真观察 ,当孩子情绪变化时,家长要说明孩子现在的感受,比如说“你现在很难过”而不是提问题“你是不是很难过?”当你认可孩子当时的情绪时,孩子就觉得你理解了他。

表达,当孩子出现一些不好行为时,我们家长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说明自己的感受。 指出,表达出这种行为不能做后,家长要提供一个可替代的选项让孩子选择。

这个原则看起来抽象实则很容易理解,说到底,亲子关系游戏治疗无非就是教会我们家长如何去看见孩子,理解孩子 ,当家长真正能够体会孩子的情绪,那亲子关系也就不治而愈了。

与孩子一起游戏化成长,就是要更观察细微的了解孩子,和孩子一起童真的成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