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可怕吗?可怕就可怕在它会“孤立你”再“折磨你”

“儿子很孝顺,天天给他打电话。还经常跑到她儿子的别墅去打扫或做饭。只是她也觉察到儿子吃饭后回拉窗帘房,儿子身上仍有一些伤痕。这些疤痕她后来才知道,是孩子自己伤害自己留下的。她很后悔,怪自己没早点知道孩子的抑郁。”

乔任梁的妈妈因为直播而被骂上热搜,再次谈起儿子的抑郁症,并不是我们想到的“很努力的斗争”“积极的配合治疗”。而是“没有想到儿子有抑郁症”。从一位母亲的角度来看,这太过于残忍,那就是“我本可以帮助儿子的”。

心理疾病离我们很近很近,我最好的朋友得过抑郁症,她意识到自己病了,不敢告诉父母,只敢和朋友讲,也没有专业的心理医师去开导他。当时她去了北医三院的精神病科,医生给她开的药,就是让她回去睡觉;我还有一位同事也是得了抑郁症,她是被医生转诊到一个很偏僻的医院,要在电脑上做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助理医生拿着告知说明,离她很远,特别小心翼翼,就生怕我这个同事精神不稳定,然后突然发生一些伤害事件。其实她只是睡不好觉,脑中会有一些幻觉。她看到这位医生的反应,觉得特别受伤害,这也是她吃完药不想再去复诊的原因。就连医生都用看危险物品的样子看她,这伤害来得比抑郁症本身不轻。

很多人会选择看心理类书籍和视频的方式来开解自己,但是有些太专业的大部头会让人望而却步,晦涩难懂。

好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书籍都包裹着童趣,看书名就能让人放松下来,比如《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它的主人公蛤蟆先生源自畅销百年的英国儿童文学《柳林风声》。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在40多岁的时候娶妻生子,并在孩子长大后,把曾经的睡前故事——一只关于老鼠的睡前故事集结成册。这回《柳林风声》里的蛤蟆先生出了心理问题,那个总是笑呵呵、助人为乐的蛤蟆先生内心非常的疲劳和痛苦,这本小书以它和医生的对话来递进式地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最终获得平静的故事。

同样好读的心理学类书籍再给大家推荐几本,轻松好读,边看边治愈,欢迎大家推荐给有需要的亲朋:

1.《柔软的刺猬:自我疗愈的内在力量》——心理学绘本,漫画多于文字,轻松上头,立刻打起精神。书籍可以打开平放,每一幅插画都很暖心,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剪下来贴在墙上。


2. 《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本对话形式的小书,我前后读过两遍。你让光照进心灵就可以温暖如春,但你就是不愿意去迎接光明,其实你以为的经验只是固步自封。


3. 《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一个个故事和分析来呈现当代人的心病。作者是浙江大学教授陈海贤,离开了体制和唾手可得的大房子,依然可以很幸福,他也可以教会读者幸福。


4. 《被讨厌的勇气》——书名很霸气有没有?先照顾好自己的内心,这是你面对纷繁世界的硬核武器。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心理学书籍,顿时开朗,很多人推荐过,但孩子自己从头到尾读一遍吧,会有特别大的收获。


5. 《身份的焦虑》——这本书太适合现在读了吧。“我们是多么渴求他人的关注”,而这种渴求导致我们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和与他人没完没了的对比,使得我们“得不到就痛苦,得到了就无聊”。作者剖析问题也给出了答案,去书中找自己的解药吧。


6.视频+书籍:《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23集/70分钟每集。其实很多高等学府都推出过心理学的视频和书籍,但是还是回到初衷,找到那个最容易上手的,多看几遍。

希望大家都能通过阅读和学习让自己的内心丰富和精彩,学会免疫和转移负面情绪。

谢谢点赞鼓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