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空间

最早的时候,去鼓楼后面的回民街,要一份炒凉粉、一份酸梅汤;一般情况下,服务员的态度是,你坐你的。等不来服务员,自个就将上桌人余留的残羹推向一边,加上自己督促着喊上一嗓子;会过来一服务员拿着抹布擦一擦桌子,将碗筷收拾一下。端上来的炒凉粉盘子会“咣当”放在面前,表情连带上扭身,都有在老家吃“流水席”,村里帮忙的“相奉”的表情仪态。若不忙,端上碗后的服务员会两手转贴在墙上,身子依在胳膊与手背上,两腿自然的一前一后,松弛的支着身子,屁股依靠着墙面,配上只等着“坐席的人赶紧吃”、或是看谁让帮忙拿个啥的无聊神情。整个就是翻版的--老家吃“流水席”帮忙的“相奉”神情。

这个场景太熟悉了。以至当时的我,瞬间有些恍惚。配上吵吵嚷嚷的人声鼎沸,顿觉元气满满。老家过事“吃流水席”就是这感觉。犹如,高中时期,班里吵吵哄哄的气氛才算正常,亦能静心学习;若瞬间安静下来,倒要擡头看一下,以为有啥意外。

生长于八九十年代的人,吵吵嚷嚷、人声鼎沸、摩肩擦踵的熙熙攘攘人群环境,自有异常的治愈性。如早市,如袁家村,如白鹿仓……虽通常仅作壁上观,但看一眼自在自为的市场,很是有浑然一体的充沛元气。

这种感觉,每每也会在一大学室友身上充分的感觉到。舒展自在、恹恹热情、毫无顾忌的来回穿梭招呼,瞅着就觉自带的、满满世俗元气。愈来愈觉得世俗元气的好。浑然一体本就是糟粕精华一体,就是元气满满当当。因而,每次姐妹聚在一起,吵吵闹闹,毫无顾忌的说话聊天,八卦吐槽,亦是有倏回少年的错觉。通畅而又无观的自在,莫过于此。

每每想起,过早给予孩子的规训,加之于身的礼貌言谈举止及待人接物的提示,不知销蚀掉多少浑然之气。哪有精准雕刻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说,糟粕与精华本就浑然一体,一体两面。又想起小时常听姥爷说到“成才的树就不用阔”(这里阔是砍的意思)。让其自为自在的成长,大有原始森林养成的架势。世俗市井的生机就在于此。

按孔子的说法“礼不下庶人”,小民无需遵从、效仿圣贤的作为。勃勃生机自然藏于世俗民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