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類的轉折。舊照懷念專輯

我向來對神祕事物充滿好奇,很願意開放心態去看這神奇世界,哪怕聽到非常違背過往常識的說法,也不會先急着去否定。

有些口口聲聲“要相信科學”斯基們,自以爲人類的科學就是宇宙最高真理,把一切對未解之迷的好奇和探究都蓋上“迷信反智”的印章。我覺得,這種對未知事物的封閉心態,纔是真正的“不科學”。科學應該是一種探索世界的態度和方式,而不該是固步自封的理由。

網上有過好幾個未來人的流傳,我相信肯定有假冒的,但是否全都是假的,先存疑,讓時間去驗證。在鑑別真僞之前,至少得先看一看人家到底都說了些什麼吧。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從2060年穿越回2019年1月的叫KFK的未來人,當時有人問他爲啥要來2019年?

KFK是這樣答的:

“因爲今年地球上有很多事情在發生,回頭看, 這是人類轉折的一年。在2049年,有一部懷舊劇叫《2019》在全球熱播。希望2019年的人能記着,上半年是你們最美好的一年,下半年進入的動盪,會是人類未來的常態。父母夫妻子女的關係會在動盪中顯得弱不禁風。”

這話是他說在2019年初的,如今看來是準了。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這場災難對人類的影響遠不止兩三年。按KFK的說法,疫情爆發後的樣子將是人類的常態。

我忘了是誰的預言,說人類從2020年開始會接連不斷地發生各種災難,由此人類開始覺醒,開始從追求物質過渡到追求精神世界的提升。

如果真能這樣,倒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一帆風順不見得最好,想跳得高,得先伏低,蓄力而發。

只是,多少還是有些懷念過去的時光。前陣兒整理電腦裏海量的舊照,都是過去帶着孩子到處玩兒的歡樂,心中暗自慶幸,還好那時的我沒有偷懶。我這全職媽媽,提前教認字什麼的不行,要說帶孩子玩兒,那絕對盡心盡職。

一般家長會嫌帶小孩子出門麻煩,不愛帶娃兒旅行。我家正相反,女兒小時候幾乎跟我們玩遍了澳洲我想去的地方。現在問她,確實都不記得了,但我從不覺得白費了。這也符合我做事的一貫風格——不以結果導向,重在過程體驗。

我執拗地認爲,那些體驗不可能在女兒生命中消失,看她筆下那些靈動的畫兒,你就信了。現在孩子大了,出門是省心,也都記得住,可爸爸媽媽不再是她的全部世界,人家更喜歡和同齡人結伴。

除了旅行,平時也沒閒着,幾乎每個週末我都能挖出各種活動,有時爲了參加一個社區的小活動,我們可以跨悉尼遠途而去。在幼兒園的空檔,每週要跑兩三個寶寶活動組(playgroup),還要去圖書館唱歌聽故事做手工。那時還不是智能手機,隨身揹着相機和保姆包,不敢開車的我全靠火車,方向盲的我隨手還得捏張地圖。

最近悉尼所在的新州每日新增病例仍在一千以上,清零的希望已經滅絕。雖然下個月就要解除封城措施了,但小孩子沒有疫苗可打,可以預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孩子們再也不能像下面照片裏那樣無所顧忌地扎堆兒了。

今天就嘮叨這麼多,下面全是照片(小朋友臉部均已虛化處理),以此懷念我們曾經有過的美好時光。

那個時候,孩子們像五彩斑斕的泡泡一樣自由自在:

那個時候,女兒可以到處去聽她喜愛的畫畫講座:

那個時候,女兒一到放假就來州圖書館,聽各位澳洲插圖畫家講繪畫,順便買本簽名書珍藏:

那個時候,各區的購物中心都抓緊學生假期搞活動,能玩出花兒來。美食製作是孩子們都喜歡的,做完了可以下肚呀:

購物中心請髮型師幫小朋友們戴上“My little Pony”風格的假髮:

那個時候,家附近的萬聖節活動上,沒遇見“鬼怪”,倒抓住假憨豆先生一隻:

那個時候,去某社區美食節,被畫了個可愛的小虎臉兒,還被當地報社記者盯上,當時記下了女兒的名字,徵得同意說要公開發布照片。

過後真就在當地報紙的官網上看到了女兒的小虎臉兒:

那時候,女兒沒少看傳統木偶劇:

到處看多了,悉尼幾位木偶表演藝術家,連我這個臉盲都認識了。在州藝術館看過他們,在家附近小鎮表演的也是他們,只不過小鎮的舞臺顯得寒酸點兒,表演內容一點兒不打折扣哈。

吊線木偶,這古老的手藝好神奇:

魔術師還帶了攝影團隊來小鎮拍攝,孩子們就這麼被拍進了宣傳片:

學生假期大搞免費兒童活動,是澳洲各個購物中心的優良傳統,哪怕家附近這麼小的購物中心(只有兩層、可數的幾家店),活動都非常豐富。

下圖是爬行動物秀,女兒不知看過多少場了,因此對澳洲的爬行動物非常熟悉,還常摸摸抱抱,爲如今我家小龍(鬃獅蜥)的飼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小孩子其實也好“糊弄”,只一位”仙女“姐姐,足以坐鎮。

也有新奇玩意兒,下圖這個酒吧DJ機,轉轉盤子製造出另類音樂嘶吼,可惜娃兒沒去過迪斯科也不知懂不懂那怪叫幹嘛用的。

那時候,是圖書館常客。光女兒的圖書卡借書記錄就已過千。想想那時坐火車往家提重重的書,我這細胳膊細腿兒也挺能喫苦的嘛。

下圖是圖書館的免費活動,寓教於樂地介紹澳洲歷史知識。我還被抓上臺當衆模仿了一段土著舞,要命,帶孩子這工作不容易,還有隨時出醜的風險。

澳洲各區圖書館每週都有針對不同年齡兒童的故事時間,講故事、唱歌跳舞、做手工。

火車可達的地方,都可能有我和娃兒的身影。比如州藝術館每個假期的免費兒童活動:

比如岩石區的兵馬俑藝術展,以悉尼歌劇院爲背景,來場時空穿越:

比如建在海邊小山上的悉尼天文臺,免費的兒童開放日,必不錯過:

再就跑去海邊,每年一度的邦代海灘風箏節都去,連續幾年都碰巧和同一位小丑合影:

女兒從小就喜歡動物,蛇上肩膀都不怕,騎馬騎駱駝更是小意思。當然,這種騎法沒啥難度,慢慢走而已。

總以爲女孩兒會喜歡唱唱跳跳,咱也沒少帶她開眼,可無論臺上如何煽動,無論氣氛如何熱烈,咱娃兒就是不爲所動,冷眼旁觀。至今我都沒聽她在家哼過歌,想想自己小時候,蹲個廁所都得高聲歌唱,這差距太大咧。

每年一度的達令港會展中心的嬰幼兒童用品展,這樣密度的室內聚集,如今應該是不準了:

如今的購物中心,許多店家停止營業,更不會有什麼兒童活動了。下面這些場景,只在記憶裏。

真心希望,未來的孩子們,也可以享受這樣的快樂。真心企盼,疫情早日過去,世界平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