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面子放下,把日子過好

看過這樣一句話:

“這個世界不屬於80後,也不屬於90後,更不屬於00後,而只屬於一種人:‘臉皮厚’的人。”

乍看覺得荒唐,但隨着經歷的人、事越多,就越能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人,多多少少都是愛面子的。

結婚,欠債也要辦得風風光光;工作必須是鐵飯碗,否則就算月入過萬也只是個打工的;

同學聚會,必須名牌傍身,酒要喝得最多,牛要吹得最大,就怕被人看不起;幫忙,付出些代價也要給別人辦好......

一時逞強,似乎爲自己賺足了臉面。可轉頭回到家,還要對着空癟癟的錢包,心疼上好一陣。

就像魯迅在《說面子》裏提到的:面子是中國精神的綱領,就像晚清時候的長辮子,你只要一揪着辮子,人的身體就整個跟着你走。

01

老家有個妹子,畢業後選擇了老家一份體制內的工作,賺的雖然不多,在外人看來卻很體面。

但生活終究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沒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體面背後,是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是暗流洶湧的人際關係,是隨叫隨到的全天待命,更是一眼望到頭的枯燥生活。

她離職了。

按說離開讓自己痛苦不堪的地方,是件好事,可她內心卻依舊煎熬。不是捨不得這份工作,而是捨不得這份工作帶給自己的光鮮。

以至於後來,當身邊的人問起她的工作,她還是會報原單位。哪怕明知這事遲早被揭穿,在那天到來之前,還是想再自欺欺人一天。

說到底,她還是放不下面子。

雖然她的離職理由,無論哪點說出來,都足夠讓人信服。但之所以如此遮掩,恐怕連她自己都還沒完全說服自己吧。

而很多人不幸福的原因恰恰在於此: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裏,死要面子活受罪。

我覺得好,別人覺得不好,就想盡辦法去迎合;我覺得不好,別人覺得好,那咬咬牙也要再堅持一下。

可別人終究不會爲你的人生負責,你好與不好,也不過只是人家茶餘飯後的一點談資。生活那麼累,裝自己的喜怒哀樂就已經足夠,別人的看法真是半點都裝不下了。

不過如果你還是決定活在別人的眼光裏,也可以,只是別抱怨,別喊累。

02

在抖音上看過一段視頻:

一位來自農村的女孩,由於自卑,所以一直謊稱,自己的父親是村幹部。

有次,父親千里迢迢,來女孩的宿舍送生活費,順便拿了點土特產。

女孩害怕自己的謊言被揭穿,急忙趕走父親。甚至在室友詢問時,一口否決父女關係,還扔掉了室友眼中寒酸的土特產(女孩父母精心爲她做的家鄉味道)。

而這一幕恰好被忘記給生活費,又返回的父親看到。

老父親爲了顧及孩子的面子,跟室友解釋自己只是跑腿的,然後從垃圾桶撿起土特產,落寞地離開了。

看完之後,心裏說不出的難受。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可以通過努力改變,唯有父母不行,或許你會抱怨自己的父母,不能帶給你優越的生活。可你藏起來,不想讓別人看到的,正是父母能給你最好的。

人生在世,除了外在的財富外,更寶貴的還是那一顆善良、感恩的心。

你爲了面子,把自己那部分,自認爲不堪的裏子藏得嚴嚴實實,實則不僅失了面子,連那部分僅存的裏子都丟失的乾乾淨淨。

其實,無論父母是什麼職業,都沒什麼丟臉的,都是憑自己的雙手打拼,都辛苦把你拉扯大,都是偉大又可愛的人。

而我們要做的也不是把他們藏起來,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過上,他們未曾過上的生活,用自己的成就,在他們臉上增添光彩,這纔是切切實實地掙了面子,更有了裏子。

03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面子是太多人繞不開的一個問題。可面子就像人心裏的包袱,你越在意,它越沉重。

心理學博士黃菡教授曾說:

“我用華爲,是因爲我買得起蘋果。”

之前一項調查結果也表明:

使用華爲的大多爲中青年男士、高學歷、高管以及老闆;而使用 iPhone 的多爲白領、學生、企業員工,以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爲多。

“口紅效應”說:

經濟不景氣時,很多人通過買口紅,這類低端奢侈品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因爲他們買不起房也很難出國旅遊,而口紅作爲一種較爲廉價的非必要品,能對他們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

很多人購買蘋果手機也抱有同樣的想法:不是自己真正喜歡,而是能讓自己倍有面子。

可就像古人說的:

“廣廈千間,夜眠只需三尺;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

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努力提高生活品質,叫會過日子;爲了保全面子,打腫臉充胖子,那才叫傻子。

餘生,別再活在別人的眼光裏,決定了的事就大膽去做,開心最重要。在沒有裏子之前,就別太強調面子,因爲不配。而勇於把面子放下,把眼前的日子過好,纔是最簡單踏實的幸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