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學習10 承受浮盈回撤


1、以史爲鑑。

但是行情不會簡單的重複,試圖把當下的走勢往過去“套”,不是以史爲鑑,而是在守株待兔。市場就像只兔子,看到過去有隻兔子在樹樁上撞死,就天天在那等着,是不是有點傻?

舉個例子,2015年6月大熊市開始前,某人發了篇長文,詳細論證了證券股還有最後一波大漲,因爲07年牛市最後一波上漲就是證券,而且15年證券的估值也遠比07年低。

事後看有明顯邏輯漏洞,但當時很多人就信了,在股災中死扛,不顧趨勢已經反轉的客觀現實。這就是犯了“守株待兔”的錯誤,還自以爲是“以史爲鑑”。

我們來股市是爲是賺錢,那麼就必須迎合市場。當你的主觀看法與市場客觀走勢一致時,才能實現賺錢的目的。市場是唯一的裁判。

當趨勢還沒走壞時,就讓它發展,不要輕易預測它什麼時候改變。

2、浮盈

浮盈不是盈利。

浮盈=真實盈利+必須回吐的盈利。之所以必須回吐利潤,是因爲這樣纔能有更多浮盈。很多人就是不懂這個道理,所以看到浮盈消失而心神大亂。

拿中遠海控來說,20年12月17日剛建倉時,我說跌破20日均線賣出。現在由於走勢凌厲,改爲跌破5日均線警惕,跌破10日均線賣出。

發現沒有,不管是跌破哪根均線賣出,我們都必須接受盈利的回吐。接受盈利回吐,是抓住一波趨勢的基礎。當你可以承受的盈利回吐越多,你能抓住的趨勢也就越大。

受不了浮盈消失,是很多人不執行策略的罪魁禍首之一。畢竟得到的再失去,是最讓人痛苦的。沒有深刻認知,根本扛不住這種刺激。

所以,能按照策略要求,讓利潤奔跑,能承擔利潤回吐,能冷靜看待回撤,能心平氣和接受浮盈不是真實盈利,是一個投資者最高認知的體現。

傑西·利佛莫爾也幹過賺小錢就落袋爲安,最後錯過一筆賺大錢機會的事。

他寫道:此時此刻,我認識到自己已經鑄成大錯。爲什麼我要害怕失去那些自己從來沒有真正擁有過的東西呢?我太急於求成,太急於將賬面利潤轉換成真正的現金了,本應更耐心一點,鼓起勇氣把頭寸持有到底。我知道,一旦時機成熟,當市場最終到達某個關鍵點後,就會向我發出危險信號,並給我留下充裕的時間。

是的,當股價跌破均線,即發出危險信號,我們會有充裕的時間從容賣出。

你之所以擔憂10%,15%的回撤,不是你謹慎,是因爲你沒有三倍,五倍的夢想;你之所以漲20%就恐高,不是你謹慎,是因爲你根本沒看到更大的週期。

切記,不要任憑情緒左右,策略就是用來控制情緒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