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者为什么会才思枯竭? 1. 2. 3. 4.

你我为什么会才思枯竭?

为什么想到这个选题?因为这正是反调君近期的状态。细心的读者会觉察,反调君已经一个多月没更新了。

今天就和大家唠嗑下“才思枯竭的几个原因”。


1.

才思枯竭的第一个原因,简单而残忍:江郎才尽。

是个作家,都有创作寿命,或长或短而已。

倘若是纷绘小才,创作寿命可能不到五年。这类作家的创作寿命一旦终止,就再也唤不起创作热情了。

即便是大文豪,晚年也常面临“薪火燃着却无米可炊”的窘境。海明威写完《老人与海》后,再也憋不出不朽篇章了。这对于进取心强的海明威来说相当痛苦,所以,他最终选择了自杀。



插句题外话,反调君建议文艺青年们不要轻易迈入内容创作行当。写作不必全职,有份不太耗脑力的本职工作打底,再去业余写作。创作寿命毕竟是有限的、是不可逆的、是一去不返的。对于作家而言,灵感无价。它是消耗品,用一次,少一次。而耗用灵感写作,仅仅换来大几千块的稿酬,不值得。请珍惜灵感,不要贱卖它。


2.

才思枯竭的第二个原因:过分追求完美。

当一个作家是完美主义者,ta就会陷入想把作品打磨得臻于完美的死循环。构思花好几年,写作花好几年,修改花好几年,仅一部作品就倾注了十几年心血。

但人生才几个十年呢?

匠人精神当然要提倡,但学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那般苦吟,毫无必要。

反调君承认,世上确实存在小部分作家,ta们下n年工夫打磨出一部惊世之作,然后暴得大名。哪怕他们余生写出的东东,再也超越不了前作,也能卧在这本惊才绝艳的前作上躺赚。

但你确定自己拥有这份才气?抑或是运气?

曹雪芹一生就写了一部《红楼梦》,但曹老生前可没享受到《红楼梦》带来的红利!你能做到如伟大的曹老般“一辈子献身文学,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么?

如果做不到,就老老实实地勤动笔吧。

不是叫你高产似XX,而是在保障正常质量的情况下,多写。与其追求超常发挥,不如保障稳定输出。


3.

才思枯竭的第三个原因:懒。

惰性是许多写作者必定会产生且必须克服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相当于劳动,而“躺平”几乎是刻入人类DNA的。躺平一时爽,一直躺平一直爽,谁天生乐意吭哧吭哧地劳动?

许多写作者难免给自己找借口,比如出门闲逛当作积累素材,读小说则自我安慰成“磨刀不误砍柴工”。久而久之,ta们就再也不动笔了。

这其实是惰性使然。


4.

才思枯竭的第四个原因:太穷或太富。

你或许会觉得吊诡?穷或富,都不利于创作,这不是自相矛盾么?且听反调君解释。

太穷,你可能以写作谋生。写作成为你维持生计的手段,当你化身码字机器,耗用灵感仅获得了赖以为生的稿酬,这种状态是相当悲哀的。当你掏空自己,暂时酝酿不出新灵感时,却为了生计,依然必须为了写而写。如此写出的作品终究是速成的、是套路化的、是成不了传世之作的。

当一个写作者不以“突破创新、写出名著”为毕生追求时,ta注定沦入平庸之列。

太穷,你也可能选择“曲线救国”。啥叫“曲线救国”呢?即先去赚大钱,等发财了,再重拾写作。可行吗?对少部分人可行,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可能成不了财富大亨。即便你在若干年以后发财了,再重拾写作,灵气却一去不复返了。写作讲究“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呐,荒废太久,天赋或许真的废了。

太富为什么不利于写作?因为当你早早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你可能会缺少写作的动力。并非人人都能如托尔斯泰伯爵般出身高贵且自律勤勉。



什么样的状态最有益于写作呢?衣食无忧但离富人阶层差距较大。

比如菲茨杰拉德,他是小商人之子,称不上富二代,但也绝对算得上衣食无忧。早年的他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那可是一所贵族式高等学府。直到后来,他邂逅并爱上白富美泽尔达,从此他产生了跻身上流的强烈欲望。再往后,他奋笔疾书,写出《了不起的盖茨比》,蜚声文坛,日进斗金,最终迎娶白富美。

连大文豪海明威都和他组CP,并盛赞菲茨杰拉德:“他的才华似粉蝶翅膀上的粉末构成的图案那般自然。”



可惜的是,菲茨杰拉德名利双收以后就沉醉在温柔乡中,泽尔达天天拉着他参加各式各样的豪华派对。他在跳不完的舞会中兜兜转转,逐渐消磨殆尽了文学天赋。他再也写不出超越《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神作了。

耿直的海明威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个疯婆娘害了他(泽尔达后来出轨并发疯了)。”

相反的例子,是巴尔扎克。尽管巴尔扎克写写写,出了不少本畅销书,赚了不少版税稿酬,但他花钱如流水。为了混贵族圈,维持奢靡生活,甚至不惜举债。被追债人堵门是家常便饭,他为了还债,笔耕不辍。

有压力才有写作动力,他写着写着,终于写成了“现代法国小说之父”!


本文所使用的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我们删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