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月亮的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水调歌头
两头一凑挺像王维
不过更像是寺庙里的谶语
苏轼则是那个追着月亮奔跑的罪人

三年后
谶语应验
苏轼被贬黄州
写下了《赤壁赋》
这是一首“水与月之歌”
而他自己正身处没有出口的房间

苏轼只能站在原地
望着月亮依旧皎洁

元丰五年
距离九死一生的“乌台诗案”
又过去了三年

七月十六日
在月亮开始不圆满的这一天
苏轼和朋友们夜游赤壁

一群无聊的文艺大叔出门玩耍
不免要红酒雪茄纵情狂歌
顺便表现一下自己的文学素养
开始吟诵《诗经·月出》

“月亮好正呀,妹纸好正
 走路也好正呀,求加微信”

然后
气氛逐渐达到高潮
不知道苏轼这一群人磕了什么药
开始觉得飘飘欲仙
驾驶的游艇像乘着风在天上飘荡

前文刚还在说: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现在就开始站在船头大喊:

“I'M THE KING OF THE WORLD!”

可能夜游太嗨
苏轼这个四十七岁的大叔
开始敲打船舷唱歌:

“好想念君王啊!
 就像想念正妹那么想!”

大概真的是很想正妹吧
我可以懂得苏轼的心情

但在他身旁的朋友
似乎并不怎么懂他
拿起洞箫吹奏出低沉悲凉的曲调
瞬间让大家的情绪从欢乐变成哀怨
根本就是黄州冷场王!

苏轼脑海中
原本浮现的是“性感正妹”
听完这曲箫声
取而代之的是“哭泣的寡妇”

正妹变寡妇
难怪苏轼会委婉地问这位吹洞箫的朋友:

“何为其然也?”

“你有病吗?”

洞箫客之后提出一番长篇大论
试图解释自己大煞风景的原因:

英雄会死
你也会死

可是英雄活着的时候灿烂辉煌
我和你却只能灰暗落寞

面对如此短暂、渺小的生命
我们不仅卑微
更是无力改变

“知不可乎骤得”

“我知道,不可能”

无能为力不可怕
知道自己无能为力却又想改变
这才是最可怕的一件事

贬官之后
人生就已经失去控制

所谓
“渔樵江渚”、“鱼虾麋鹿”
“扁舟匏尊”、“蜉蝣一粟”
也只是没有选择的选择罢了

整个黄州是巨大的密室
无法逃脱

苏轼听完
决定安慰洞箫客
就用身边的水与月作为比喻
告诉这位伤心的朋友:

“变就是不变”

从有限来看,万物有别
从无限来看,万物如一

密室如果无限巨大
就不再是密室
黄州即是宇宙

苏轼如此解释: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黄州的一切
就是宇宙的一切

人在何处?
拥有何物?
依然存在于宇宙之中
又有什么值得难过的呢?

于是
苏轼做了一个结论:

“吾与子之所共适”

“我和你,一起好好活着吧!”

吹洞箫的朋友笑了
然后又喝了几杯
抱着苏轼酣睡
直到天亮

这大概是这一群政治边缘人
最安心的一个夜晚吧

从快乐到难过
再从难过中发现喜悦

伤口
是了解这个真实世界的窗口
透过窗口才能看见治愈的月光

当生命逐渐展开真相
只有“接受”和“欣然接受”
两个选项时

想办法让自己更好过
是四十七岁的苏轼每日追寻的月光

顺带一提

黄州
是苏轼的牢笼

虽然挂职“团练副使”
却连签署公文的权力都没有
其实就是一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RP
~Right Pie:右侧靠边站立,吃饼都堵不住嘴的人

《赤壁赋》以苏轼与洞箫客之间的问答
抒发了生命短暂
人类渺小的感慨
阐释了“变与不变”的人生哲学
以此宽解自己面临的挫折与不幸

在黄州
苏轼蜕变成了苏东坡

我觉得
我们爱的苏轼
不是之前那个苏子瞻学士
而是藏在我们每个人心里的东坡居士

苏东坡以“水与月”为喻
“变与不变”指的是两种状况:

其一,表象不断变化,但本体依旧不变
其二,将变化拉长来看,则是一种规律的不变

这不难理解
就像苏东坡一以贯之的处世态度
时间在变、环境在变、容颜在变
人与世事都在改变

对生活的热爱不变

我的朋友们
中秋快乐!

(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