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的青春


曾經的我,是出了名的乖孩子。

我時常心虛,覺得自己與乖的名聲其實並不相符,但是在母親的高壓政策下,也未曾有過出格的表現。

如果有,那一定是遠遠的,在母親看不見的地方。

比如說學習,所有人一定覺得我是非常認真,非常刻苦,只有我知道,安分的外表下,一顆心從來就沒有在課堂上停留過。

上中學的時候,離開了母親的視野,我便開始恣意妄爲。哪裏有人貪玩,我就往哪裏鑽。上英語課的時候,我在折千紙鶴,上生物課的時候,我在畫皮鞋,上數學課的時候,我便走神十萬八千里……

回頭跟母親說,初中的功課太難了,我學不會,母親信了。

回想起我的讀書生涯,在上大學之前,我從來不知道自己爲什麼要讀書,只是跟着時代的洪流,大家都在讀書,父母要我讀書,老師教我們讀書,同學們都在讀書,所以我也跟着讀書。

鄰村裏有個男孩子,他的父母和幾個叔叔之間的關係並不和諧。有天男孩子出去玩,聽見有人跟他的叔叔誇他讀書很厲害,他的叔叔便憤憤不平地對那人說:“厲害又能怎樣,就他家的孩子,多麼厲害都上不了大學?”

男孩子聽到這話後,回去跟他的媽媽說:“媽媽,你等着,我一定要考上大學,我要爲咱們家爭口氣。”

這件事情,母親常常掛在嘴邊,教育我們要以鄰村的男孩子爲榜樣,立志讀書。可是這樣的故事,對我一點用都沒有。

我感受不到讀書的快樂,更沒有爲了光宗耀祖而讀書的志向,我去學校裏面混日子,是因爲我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

我還真的十分好奇,人家這麼大的志向是從何而來?我也想不通我爲什麼沒有志向?

父母讓我們讀書,是不想讓我們走他們的老路,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勤勞作。老師教我們讀書,是爲人師表的使命,送走一屆又一屆的學子,桃李滿天下。

而我,披着一個乖孩子的外表,迷茫了一整個青春,也浪費了一整個青春。

今天學習教育規劃師的課程,學到了青春期的主要任務是實現自我的同一性:

追尋自我,進行自我探索,熟悉自身,知道未來的目標,能從周圍獲得期待認可的內在自信。

對自我的探索,在我的青春裏,是相對缺乏的,整整一個青春,無聊乏味極了。成績差的自卑,無聊感,對未來的無力感充斥着那些本該血氣方剛的年華,想來實在遺憾。

被外在的力量推着一直往前走,卻沒有自己的內在驅動,沒有真正的熱愛過學習。

好友少少的先生曾經對她說,如果少少將現在1/10的努力用到讀書的時候,那麼,他們就不會有相遇的可能。

我也曾不止一次的想,如果用我現在的心態去讀中學,那麼,一定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結局。

當然,過去的時光不必再追究,我們擁有的只有當下,我願窮餘生之努力,成爲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有一個正在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引導他,鼓勵他,讓她在不斷的探索中,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他讀書不是爲了光宗耀祖,也不是爲了完成父母未盡的心願,他是爲了他自己,爲了他的人生目標。

當然,也要預防孩子自我同一性早閉的現象,這樣的孩子,往往是父母,老師,眼中的乖孩子,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是爲了讓別人高興,討人喜歡,卻失去了對自我的探索,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常常不敢迎接挑戰,容易服從於權威,不能承受太大的壓力。

所以,一定不要以一味的追求孩子乖,聽話。適當的容他叛逆一些,恰當的叛逆也是一種自我探索的表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