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惯》里的一个有用的公式

去年买了一本行为科学家弗格写的《微习惯 Tiny Habits》。在第一章,弗格将人们的行为用一个公式表达出来,挺有意思。这个公式是:

B = MAP

行为 (Behavior) = 动机 (Motivation) + 能力 (Ability)+ 触发事件(Prompt

当一个行为的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这个行为就会发生。就是说,你想做一件事(动机),也有做这件事的能力,同时另有一个事件或事物的出现提醒你做这件事,于是就你就做了这个行为。

比如说晚上吃夜宵的行为。晚上十点,小张看电视时刚好电视剧中的主角在吃烧烤(触发事件),小张发现自己肚子饿了(动机),小张也具备吃的能力而且家附近也有餐馆,于是小张就出门去吃夜宵了。

动机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单一的,再以吃夜宵为例。如果小张对自己的健康很在意,所以他虽然很想吃夜宵,但又怕吃夜宵会长胖,这时两种动机在他的大脑里争战,这就是俗话中说的纠结。肚子饿及想吃烧烤的冲动是这个行为的正动机,怕长胖是这个行为的负动机。如果怕长胖、希望保持健康的负动机输给了正动机,去吃夜宵的行为就会发生。而如果负动机赢了,这行为就不会发生。

习惯

如果连着一段时间每天吃夜宵,这行为就变成了习惯。这样不需触发事件的存在,只要每天一到晚上十点,小张就会去吃夜宵。

当我们对发生过的行为进行思考,反思,覆盘,这个公式也是个很好的工具。吃了一段时间夜宵后,小张怚丧地发现胖了二十斤,身体也没以前好了,走几个楼梯就气喘,决心改变自己,让自己恢复原来的健康。他在自己平常的一些习惯进行思考后,准备改掉吃夜宵的习惯。

这个公式就可以帮他改掉坏习惯。第一,动机,可以试着强化负动机。比如看些健康相关书籍,跟健身的人为友。第二,能力,可以给自己设置障碍,降低自己完成这个行为的能力。第三,触发事件,可以在同样的触发事件发生后,让自己做另一个行为,从而培养另一个好的习惯。吃夜宵这个习惯上,时间其实是隐藏的触发事件,小张可以在十点的时候,选择做另一件事,比如嚼口香糖,做一些运动量低的健身。

好习惯的养成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起初,动机是弱的,能力也不足,还感觉不到触发事件的存在。比如长跑的习惯。从长期不运动到每周跑10公里之间的距离是巨大的。

记得10年前我开始跑步是因为在网上找到一个可行的跑步计划。这个计划刚开始是很可行的,第一天是走2分钟,跑1分钟,再走2分钟,跑1分钟,如此3到4次。第二天和第三天也是同样。第四和第五天里,变成跑2分钟,走1分钟,重复4到5次。

之后慢慢减少走的时间。

这个计划可行,是因为走2分钟,慢跑1分钟是不需要很强的体力就能办到的,这个行为的能力条件就得到了满足。

习惯养成初期自律是很关键的。大多数人因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坚持下去,习惯的养成半途而废。而如果足够自律,坚持培养这个习惯,过了一个临界点,你会体会到这个习惯的好处,这样习惯的持续就毫不废力了。跑步跑了一段时间后,因为跑完步全身舒爽,每两三天不跑步身体就觉得不舒服,身体会提醒人去跑步。跑步的习惯就养成了。

一个人的成长,无非是改掉坏习惯和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良习惯,予以改进;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好习惯,慢慢培养。一个人的堕落,则是对自己的不良习惯无视,对良好习惯嗤之以鼻,在追求短暂的愉悦中沉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