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賞評和批評應分層次、分專業非專業進行



文/辛野人

這些年,打開來網頁或書法專業刊物,關於書家的書評文章幾乎清一色的“吹捧”,很少讀到真實的書法批評文章。即使有個別的專業直言批評,因爲批評得太真實,給批評者引了不必要的筆墨官司。

書法圈相互美言,似乎成了圈內不成文的習慣。可吹捧多了,讀者不滿意,專業人氏批評又惹官司,非專業人氏批評又批不到點子上,對不喜歡的書法家瞎批,甚至把人身攻擊謾罵都排上用場。如此進退兩難,讓代書法批評處在非常尷尬的境地。

面對如此不正常的文藝批評,或藝術賞評,筆者以爲,可分層次分層面,分專業和非專業,分場所進行批評。一味賞評唱讚歌,一味帶着變色鏡批評,都是虛假的品評和批評,對讀者、作者都是極不負責任,也令後世所不恥。

書法審美,不存在見仁見智。把多數人的審美觀點取平均值,高出平均值者定是少數有思想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書法欣賞和批評也可分類進行,從國家級到省市、縣鄉分級進行,如此層層遞進逐高的賞評、批評,客觀上賞評者批評者,和被賞被批評者,在一個審美層面,這樣有利於被批評者接受批評,接受讚揚鼓勵,堵住盲批盲賞瞎噴飯者的盲批亂贊,有利於書法事業的真正提高和發展。

當年毛澤東的農民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思想觀點,不也是被多數人所否定嗎?紅軍長征時,“五次反圍剿”,毛澤東的觀點絕對是少數的中少數,遵義會議後,實踐證明毛澤東的觀點是正確偉大的。這也充分證明真理之處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裏。羣衆只能實用真理,順從真理,“羣中眼睛是雪亮的,真理是人民羣中所創造”。是政治忽悠民衆的愛稱,其本質是讓人民羣中監督真理,運用真理,堅持真理,順應真理。文藝批評書法評論亦然。

當代不少書法愛好者,讀經典書法,部分朋友把名家的話,或古碑帖的藝術思想,個人誤讀誤解理,有很大反差、偏差,甚至根本沒有整清楚名家說話的話外之音,以個人有限的知識結構,去主觀審美判斷,去解讀古人、今人的藝術思想,有太大的侷限。這也是多數人成不了“家”的主要原因。

名家多數都有過人之處,國家兩院、社科院、國家畫院、中央美院、北大清華不是傻蛋,沒有真才實學,沒有才華和本領,入此院可能門都摸不着。當然不排除有極少庸才(相對社會上一般業餘愛好者)專業和業餘是差別很大的,客觀實際,不服不行。就如地市縣級運動員比國家級運動員,無論技術,思想認識的高度等,大多數應該遠大於地市縣級水準。

中國書法,凡是認識會書寫漢字的地球人,人人拿着毛筆都能數書寫,稍加專業指導,就可臨古法帖形象。可他們的書法認識高度、書法觀念、書法意識,遠低於國家級、省市(直轄市)級,可能僅僅會高於普通社會書法愛好者。可以肯定說,當代書法頂尖高手,都在中書協和各大專院校書法專業隊伍中。”高手在民間”,是各行業底層者自我安慰罷了。

“高手在民間”,邏輯性錯誤。當代信息、名利爆炸的社會,現實中“高手在民間”幾乎是負數。民間有高手,退後三百年,似乎有可能,僅僅是鳳毛麟角。歷史證明,多數高手自古迄今都在官方。當代高手幾乎全在官方,否則國家要兩院、社科院、這院那院、國家級協會做甚?

大衆都喜歡看我國的太空站,都喜歡看航母,喜歡看東風導彈,可真能看出門道,可有幾人能明白這些高科技的有幾百上千萬個細緻如微的零部件構成?因爲它門檻太高,不敢亂說話。其實真正的高書同理,而不是無知者所言:“醜書”間相互吹捧。就如楊振寧吹他的同學好友鄧稼先,我們能說楊振寧是相互吹捧嗎?肯定不是。而一般人認爲書法門檻太低,只要是會寫漢字的中國人,誰拿起毛筆都可寫,那不是書法,是傳統實用,只要寫的流暢,結構如印刷體,外形整齊就誤以爲是好書法,那是底層次的對漢字書寫的認識,與書法無關。真正噴書法者,可以說都是毛筆字愛好者。

相互欣賞,相互鼓勵是人的天性,科學家、醫家、藝術家等,他們到一定地位,到一個層次,相互欣賞,很正常。對達到一定層次和境地界的專家藝術家,你吹捧讚揚,批評諷刺,對他們來說意義並不大,毫無影響他們沿着自己的思想、方向、目標,執着向前探索的步伐。反而是半瓶子者最忌諱他人批評。不到一定層面,不在一個層次,吹上天,批評入地三尺也是枉然。

辛丑季秋,新野人隨筆於龍頭寺之歸一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