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在行

  湖邊長大的我,常常去湖邊看船。湖裏的風景很多。蘆葦,荷花,蒲草,還有鳥兒;裝點着天空和湖面。美不勝收。只有船不論季節怎麼樣的變換,一年四季的在湖上行,成爲一道永久的風景。每一艘船都奔向目標,不畏風浪,不辭辛苦,努力着。常在湖邊或碼頭,看得是大船。裝貨的帆船;現在是鋼板的那種。漁民生產生活用的船,湖區人叫它小舟(遛)子。在湖裏轉悠的它,走不出微山湖。只是用於撈魚摸蝦的行當。大帆船就不一樣了,揚帆起航,沿着運河就去了京杭呢!門前起落運河帆。看船就有了便利。成了抹不去的鄉愁。

  小時候,村西荊河頭的幸福橋下有一處碼頭。船常年進進出出。大的有桅,高高地聳立着,走時扯起來帆,叫打起蓬來。彷彿遮住了半個天,帶着河飛起來似的。大船裝的多是石頭、沙子、毛竹等建材。小船是湖裏的漁民來賣魚蝦,還有葦子蒲草的。熙來攘往,熱熱鬧鬧。最吸引我的是船工往下卸石頭。攜一塊石頭,挎在腰間,擰着身子,一小步、一小步地在跳板上梛到岸上。目光追尋着沉重的腳步,那喫力的樣子讓人心疼。一步一顫的跳板讓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直到石頭落地才鬆了一口氣。像看雜技,膽顫心驚得讓人越不敢看越想看下去。天黑下來,碼頭停泊的大帆船上的人們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在各自的船上點燃一盞盞的燈火。船艙蓋上蓋板放上飯桌,擺上碗筷酒盅。整個運河便詩意起來了,充滿了安詳和歡樂,洋溢着溫馨幸福。站在岸上,看船兒悠悠,讓人產生無限遐想,感覺生活的美妙與美好。總有一些事物會進入我們的視野,總有一些場景會留在我們的內心,成爲抹不去的最強音,感動着我們自己。

  長大了,特別是工作後,看船的機會多了起來。印象最深的是在韓莊。韓莊是運河的出湖口。彼時二線船閘剛剛建成使用。現代化的設施吸引了很多的人。“夜半江聲聽不住,南船才過北船來”成爲了一道風景。剛好那時我在韓莊工作。客人來了一定要到船閘去看船的。看着一艘艘的船載着煤炭穿過船閘南下,通江達海,我們常常自豪地向客人介紹,湖下的煤多得挖不完。船運煤就運不完。船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啊!客人豔羨的目光讓我們陶醉着。在客人的詢問聲裏,讓我對河、湖有了更深刻的瞭解。黃河催生了微山湖,運河改道韓莊後一直暢通而沒有斷航過。感覺微山湖爲運河而生,韓莊是運河與微山湖最重要的節點。船、河、湖,通過閘做到了完美的結合,從而變水患爲水利了。大運河是一個不會老去的故事,微山湖又給它注入了新的內涵。

  微山湖與運河是有緣的。東高西低,南北狹長。有人發現了它的這一特點。提出了將運河自湖西遷移到湖東以解決黃河決口而造成淤塞引起的斷航問題。明朝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總河尚書舒應龍在韓莊開始了運河東移的計劃。可惜沒有實際的施工。明朝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後,總河劉東星順勢整理泇河,在韓莊北傍湖開支河四十五里。劉東星因病去世,工程於萬曆三十年(1602年)停了下來。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黃河再次決口,嚴重危及了漕運。剛剛擔任總河之職的李化龍繼續大開泇河,到了萬曆三十三年才陸續完工。在不斷的爭議中,一棒接一棒,經過艱辛的努力,終於將一張藍圖繪到了底。湖東運河新線終於正式通航了,全長二百六十餘里。

  我在湖邊二街的灘塗地裏看到過一堆又一堆的砂礓石,黑乎乎的成卵狀十分難看。人們說那是開挖運河時刨出來的,放在這裏幾百年了。挖掘運河的人們靠雙手摳出了一塊又一塊的砂礓石,付出了的是血汗啊!泇河註定是一段不平凡的工程,運河在這一段是獨具風韻的一段,即可感受歷史,又可觸摸文化,還可以欣賞風景。這哪裏是運河啊,分明是文脈的傳承,湧起的是一船又一船的鄉愁。據資料記載,一年通過泇河的漕船多達八千艘,佔了當時運河航運的三分之二。韓莊成爲了船出湖進湖的交匯點,也成爲了微山湖蓄水泄洪的關鍵點。西邊的黃河決堤和雨水豐沛之年,韓莊閘放水,由泇河泄洪。平時關起閘門,將水儲存湖裏,用於生活生產。

  站在鐵路橋向湖裏眺望,這個有一里路長、建有十三孔閘門的韓莊節制閘是國家級的重要水利工程,氣勢恢宏,莊嚴肅穆,成爲微山湖的咽喉要道。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三月,乾隆皇帝南巡歸來,駐蹕韓莊,曾作《韓莊閘》兩首。

  其 一

  韓莊界微湖,蓄水以濟運。

  猶恐春水弱,冬令例疏浚。

  去歲黃瀆溢,壅遏湖流順。

  泛運連運渠,無從辯堤堰。

  即今漫纖道,轉漕遲北進。

  荊山近雖剔,十未減五分。

  立馬望湯湯,播種待數郡。

  艱矣籌河防,恧哉念民困。

  其 二

  韓莊實泄微湖水,籌固金魚閘建新。

  濟運利農期兩溢,每因觸景憶賢臣。

  乾隆皇帝南巡走水路用船一千多隻。皇后繽妃、王公大臣、扈從兵丁一行多達兩千五百人。皇帝御用舟安福艫、翔鳳艇,共有五艘;製作精美,工藝豪華;三千六百人分作六班拉縴,浩浩蕩蕩。那場面,那氣派,讓微山湖有了故事,多年來經久流傳,成爲了一種文化符號。1998年乾隆御碑再現於世,詩句與《四庫全書》中記載的一字不差。後經修復的御碑立於韓莊二街文化大院內。我多次觀賞過。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氣息。傳承文化,功德無量啊!

  閘開閘閉,船來船往,韓莊逐步繁華起來了,成爲運河上的一個重要的節點小鎮。令人想不到的是,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清政府腦洞大開,向英國、德國借款修建津浦鐵路。合同規定,韓莊運河南由英國修建;韓莊運河北由德國修建。韓莊運河鐵橋是津浦鐵路的對接點。津浦鐵路的開通,開啓了中國的近代工業文明。船與火車在韓莊交匯,形成了難得的立體畫面。站在交匯處,面對飛馳的火車,再看船行的是那麼慢那麼慢。感覺不是一個時代一樣。現在看,快有快的動力,慢有慢的價值。慢也好,步子小也好,只要向前就好,行是關鍵。要跟上時代不掉隊,最有競爭力的兩個字是:行動。至今火車也沒有取代了運河裏的船啊!而船在拖輪的帶動下,組成了一條條“水上火車”,川流不息。運河裏的船告訴我們,只有不停地奔跑,去追趕時光永不停歇的腳步,才能成就自己。

  車輪滾滾,汽笛聲聲。有人在鐵路與運河的立體交匯處聽到了共鳴聲。在一個晴朗的豔陽天,我與朋友張君偶遇大堤上的一處碼頭。他拿着一份手寫的方案向我介紹,將海與湖用鐵路線聯接起來。快與慢結合,海外與內地互動。構畫出了“鐵水聯運”

的模式。我心想這模式真夠宏偉的啊!張君到過秦皇島、連雲港、上海的碼頭,走過長江的航線,也常常在運河邊看船,是我敬佩的一個愛動腦子的人。聽了他的異想天開,讓人怦然心動。有時候怦然心動一下,讓許多的不可能就變成爲了可能。

  微山湖,既得黃河的孕育,又聯接溝通了長江、淮河、錢塘江、黃河,改變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這是很少有的。追尋歷史發現,黃河激發了人們在逆境中求生的本能和治河智慧,京杭運河則是人們主動“御河”的偉大工程。被動與主動之間,是人與河的相處之道;是人們遵循自然、改造自然的發展軌跡。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諧相處,促進發展。規律都隱藏在自然發展之中。

  生活一直向前,許多事物都在發生着變化。聖人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在時間的這條河流裏,我們都是一艘艘船啊!不論你願意不願意,我們都在航行着、流動着,最終被流失,這就是人生啊!

  作者簡介:

  胡勤貴,山東省作協會員。曾出版《微山湖散記》、《看綠色成長》、《鄉言村語》。現在微山縣委機關工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