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日記 |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說:那些稱得上君子的人,飲食不一定非得山喫海喝,居住不一定非得舒適,做事小心謹慎面面俱到,說話也處處小心不會誇誇其談,會向“有道人之”,也就是德行卓著的人學習,以判斷自身言行是對是錯、是好是壞,這樣的人稱得上是好學了。


之所以有志成爲君子的人在生活上不求安飽,是因爲內心有別的更大更重要的追求,因而顧不上在飲食起居上考慮太多,能喫能住就可以,山珍海味、錦衣玉食大可不必。其中道理,一如“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又如“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做事的時候小心謹慎,處處做好,生怕自己會有什麼疏漏;說話的時候一樣小心,不會故弄玄虛、誇誇其談,也不會把話說得太滿。所爲的,不過是求個“中正平和,不偏不倚”。

並且除了自己內心對言行的直接判斷之外,如果有志於成爲君子,還需要向那些已有德名的人學習,參照他們的言行舉止、生活方式,來對自己的言行舉止、生活方式進行要求,取精去粕,力求精進。

所謂“君子”,可以說就是好學之人,並且能夠學以致用,能夠堅定內心的追求,不爲外物所動。並且應當認識到自身作爲個體的侷限性,能夠從別人的經驗示範中學到對自身精進有用的東西。

固然人要生存離不開衣食住行,但如果一生都囿於衣食住行的桎梏中,也不應當。喫得好、住得好,但沒有良善的品行,這樣的人,恐怕只是生存得好一些,而不是生活得好。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談及“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幸福”,其標準有三:一、此人一生的生活境況如何?二、此人的德行修養如何?第三、此人一生總體的情況如何?簡言之,良好的物質條件、良好的德行修養、一生平順,方可稱得上幸福。

至於什麼時候能夠做出這樣的判斷呢?只有在這個人離開人世的時候,蓋棺定論。倘若一個人一生衣食無憂、品行高潔,晚年卻死於橫禍,也很難稱其爲完全的幸福。

要達到這樣完全的幸福談何容易?但是我們不難看出,在三個關於幸福的判斷中,個體最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追求的是什麼,當然是良好的道德修養。

/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