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迷思》戰略贏是大贏,戰略輸是大輸

第一次看到宋志平這個名字是在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煉》的序言,從序言中可以看出宋志平力透紙背的文字一定源自深厚的功底。而國慶期間有幸拜讀宋志平先生的《企業迷思》,給我很多觸動和啓發。

在一個行業堅持40年,完成了多個從0到1的創造,從北新到中國建材,從中國建材到國藥集團,把兩個草根央企紛紛帶進世界500強。只有在一個行業紮根堅守,才能取得一點成績,選對方向,然後堅持,非常重要。

做學問可以鑽進故紙堆裏,研究高深虛無的理論,做企業要腳踏實地,接地氣的執行。行勝於言,1噸的理論都不如1克的執行。《企業迷思》講了100個故事,100個觀點,宋志平先生用40年的經歷來闡釋管理理論,用40年的向下沉澱,完成了今日的向上昇華。

在學習西方和優秀企業的過程中,無論再正確的理論,都是時代的產物,面對21世紀的今天,一定要立足國情,立足企業現狀,立足行業實際,做到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遇方則方,遇圓則圓,不拘泥於權威,落地於實際,才能找到企業自身發展的正確理論和道路。

從《企業迷思》中可以看到,宋總博覽羣書,古今中外,引經據典,信手拈來,東方文化的智慧和哲思,西方管理理論的實際和應用,中西結合纔能有更宏大的思維,立足企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動企業發展,行業進步,社會繁榮。

回顧書中經典。

    第一篇,戰略。

戰略和管理的關係,戰略是頭腦,管理是腿腳。戰略是旗幟,是目標,是方向;管理是手段,是途徑,是過程。

戰略贏是大贏,戰略輸是大輸。

目標和資源,從有什麼做什麼到缺什麼找什麼。戰略應該是目標導向而非資源導向。資源整合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同樣也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柳青《創業史》

“一是要專注;二是要有耐心;三是有成績後要格外當心,成功是失敗之母;四是有了財富一套回饋社會。”---郭鶴年

“即使受挫,也要再次昂起高貴的頭顱,永不低頭,這就是成功。”—吉姆·柯林斯

“格局是一個企業的時空觀,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宋志平

第二篇,管理。

管理的本質是激發人的善意和潛能。---彼得·德魯克

管理的目的是達成目標,實現業績和利潤增長。在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守住管理的本質,而不要被行進過程中的繁雜事務或側枝盲端所打擾,佔用大量的時間和資源。

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和思想確實是很難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管理者要用人所長,兼容幷蓄。

管理和經營。管理是正確的做事,主要是提高效率;經營是做正確的事,主要是提高效益。經營之道就是賺錢之道。

“做實體經濟,要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地做一個主業,這是本分。”—習主席

“一克實踐遠比一噸理論更加重要。”---約翰·杜威

“改革者,不會因爲聽到責難就停止腳步,停下來,那他就不是改革者。”—宋志平

管理效能和機制動力。管理是生存之基,機制是源頭活水。沒有機制,神仙也做不好企業。

管理與機制不同。管理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獲取最大限度的產出,也就是生產率最大化。機制屬於治理範疇,指的是企業效益和經營者、員工利益正相關的關係,他研究的就是在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之間如何分配收益,目標是調動企業各動力要素向企業目標前進。機制,說白了,就是通過合理的分配手段,讓企業的所有者、經營者、員工的利益與企業效益掛起鉤來。

資本、經營者、員工是企業的“三寶”。

好的機制能夠以人爲中心,能夠解決員工的核心關切,能讓大家覺得有未來、有希望、有奔頭。沒有好的機制,企業是不可持續的,久而久之,高端人才、科技人才就會不斷流失。馬克思主義認爲,追求物質利益是人類一切社會活動的動因,利益的基本內容是物質生活條件,利益的本質是一定的社會經濟關係,高度和諧的利益共同體是人類社會的價值目標。

做企業有“三大法寶”:管理、機制和企業家精神。管理是基礎,要持之以恆,一刻也不能放鬆。機制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熱情,要靠深化改革取得。企業家精神是說企業要有好的企業家帶頭人。

忙的蜜蜂沒有悲哀的時間。--西方哲人

第三篇,創新。

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被視爲推動經濟發展的雙引擎之一。一個企業創不創新與企業規模無關,與創新文化有關,與企業領導人的創新意識有關。

“發明使生活更加美好。”—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是個偉大的科學家,他認爲如果沒有對藝術和科學永遠無法達到的東西的不斷追求,生活就會顯得空虛;最美麗的體驗,是我們面對藝術和科學所感受到的神祕。

企業的創新,不是做基礎學科的創新,而是要發揮技術專長,盯着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解決這些實際問題,這纔是創新的立足點。

“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作者在此處提到了克里斯坦森的《創新者的窘境》,創新是延續性創新,還是破壞性創新?延續還是破環,變與不變要根據時勢。在產品創新中,作者提到“做一看三”,喫着碗裏的,看着鍋裏的,想着地裏的。

互聯網+與+互聯網。

互聯網+指的是以互聯網這種先進的生產力去革新生產關係,實現互聯網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從而催生新的經濟形態。

+互聯網是把互聯網作爲實體經濟發展的手段和工具,推動轉型升級,本質還是實業。

馬雲說:阿里最大的財富是數據,最大的競爭力是數據處理的能力。這是一種平臺思維,用這種平臺思維去經營一個企業,一個企業的最大財富是用戶,管理用戶的能力是最大的核心競爭力。

“我是爲了生活而工作。”—IBM副總裁羅傑斯

工作是爲了生活,而非生活爲了工作,工作僅僅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位著名的企業家說過,人的一生一直在玩五個球,家庭、工作、健康、友誼、靈魂,其中只有工作這個球是橡膠做的,其餘都是玻璃做的,一旦破裂就無法恢復原樣。

商業模式是一個組織創造、傳遞以及獲得價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邏輯,商業模式創新就是發現並創造新的價值,這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商業模式的創新是賺錢的祕密武器,企業的競爭不僅僅是技術競爭,更是商業模式的競爭。

第四篇,文化。文化定江山。

江山易打不易守,打江山靠的是戰略和執行力,守江山靠的則是一流的管理和優秀的企業文化。文化定江山。

透視一個社會,分別是技術、制度和文化,對於企業來說,最有力量的武器就是凝聚人心的統一的文化。企業文化是集體記憶,應成爲團隊的自覺遵守和共同信奉。傑斯帕·昆德在《企業精神》一書中說:“在將來,建立穩固市場地位將成爲塑造公司個性化特徵及公司精神與靈魂的事業,最終將成就一個強大的公司。在此過程中,要建立共同的願景目標以及對公司精神的忠實信仰,在未來的公司內,只有信奉者生存的空間,卻沒有彷徨猶豫者立足的餘地。

員工的信心比黃金還重要。西方管理學家說,你怎麼對待你的員工,你的員工就會怎麼對待你的客戶。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明代呂新吾《呻吟吾》

“科學與藝術是相通的,科學與藝術的融通是抽象思維、形象思維、靈感思維三種思維共同作用的結果,科技工作者需要文藝素養,文藝工作者也要懂得科學知識。”—上海錢學森博物館

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兼容幷蓄,博採衆長。

從競爭思維向競合思維轉變,做企業的三重境界:利己、互利、利他。

“要求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少。”—陶鑄《松樹的風格》

“遼闊的世界,宏偉的人生,

長年累月,真誠勤奮;

不斷探索,不斷地創新,

常常週而復始,從不停頓;

忠實於過去,而又樂於迎新,

心情舒暢,目標純正。

啊!這樣又會前進一程。

---歌德《浮士德》摘選。

2021.10.5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