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與情感

信任與情感

對事真,對人誠,才能產生信,有了信纔可以任,委以重任,之後才能承擔責任。信任是由四個維度組成:真、誠、任、責。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要素是信任,人無信而不立,家無信而不睦,國無信而不強。長期的信任會產生情感,信任與情感是人際關係長期維持的基石,對外是安身立命之本,對內是獲得幸福感的源泉。

對事真。做事追求客觀事實的表達,不夾雜自我的感情色彩。20世紀印度偉大的精神導師克里希·那穆提說過: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評論或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體現。說明對事客觀事實的終極評價而非進入自我情境的評價是多麼的困難。人總是會因爲自我生存的需要而陷入對事情進行偏向於自我的情境評價,而非更高維度,更大格局的終極客觀評價。在很多情形下評價沒有對錯之分,只有立場和角度不同,人們總是固守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施展評價體系。所以,你站在什麼樣的格局下,就會有什麼樣的角度,這個角度對事情的評價體系就決定着人的高度。

對人誠。對人誠的基礎有兩個:遵守社會主流核心價值觀;考量別人的需求、利益,從這兩個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並施展客觀評價,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誠。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一以貫之的道即是忠恕,盡己之心之爲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爲恕,中國儒家文化的忠恕是對人誠的至高標準。

任。由真與誠產生的信,纔有被人委以重任的機會。任用一個人的核心是權、責、利的明確,一個公司或組織,權責利明確纔會形成一箇中心,即忠,如果不明確就會形成兩個或多箇中心,即患。任用一個人的原則是: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人品過關、能力強的人少去試探他,直接委以重任不僅僅讓其有安全感,而且信任是激發人潛能給人壓力最高明的方式。人格值得懷疑,能力一般的人只能是試探着用,不能委以重任。

責。被委以重任後的核心任務是承擔責任,肩負起重任格局或超重任格局的責任是信任四個維度最後的落腳點,從宏觀上看這是推動組織發展、社會變革的核心力量;從微觀上看,責任是創造組織及個人利益的起點,只有勇於擔當、扛事,才能創造個人利益和社會價值。

責的結束並不意味着結束,而是下一個更高維度信任的開始,真、誠、任、責組成的信任體系是一個不斷更新和精進的循環。在這個不斷循環的過程中,人類積累着經驗和情感。

真、誠、任、責四個步驟組成了信任的循環,這些也僅僅是在知的層面,如果要轉化爲行的層面,還需要很多要素的支撐。其中關鍵的兩個要素是:行勝於言、控制自我的表現慾望。

行勝於言,質勝於華。少說多做是每個人都懂的道理,但真正的運用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卻不是那麼容易把握。說話要注意分寸和場合,不同的場合要把握不同的分寸,說高了說低了,說多了說少了都不好,恰當好處即爲藝術。

話說高了,容易讓人感覺理論性強,不接地氣,誇誇其談,徒有其表。根據對象不同而選擇不同的說話高度,對於思想高度高的人,說話的內容要拔高,對於思想高度低的人,說話內容要庸俗化平民化。在這一點上,莊子在《秋水篇》有過非常貼切的描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與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說話多了容易犯錯,適可而止,過猶不及。說話是爲了自己的目標,如果達成目標後就不用再多說一個字,否則言多必失。話說多了,就不聚焦,容易分散自己的觀點,讓接受信息的人找不到方向感。

言行一致。說的和做的完全不一樣,是件很丟臉的事。說的和做的不一樣,你以爲別人不知道,其實別人都知道,別人不會因爲你不知道而看不起你,但是他們會因爲你說的和做的不一致而看不起你。在這個過程中最難把握的是無意識的言行不一,自己言行不一的行爲,自己意識不到,反而沾沾自喜,甚至引以爲傲的東西,正是別人嗤之以鼻的。

控制自我的表現慾望。人人都有渴望表達的慾望,期待被人認可,如果不控制自己的慾望,往往欲速則不達。越想要面子,往往自己越沒面子。人性的本質是自私、貪婪、虛僞、嫉妒,你張揚慾望的同時就是在激發別人的人性,壓縮別人的慾望,所以對於身邊的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表現欲,韜光養晦。

真、誠、任、責,信任與情感,是人際關係發展的基石,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的關鍵力量。

2021.12.1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