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豔陽去寺河


將西方天空下的山巒燒的通紅的太陽,近乎平射在巨型蘋果的胸部,略顯肥圓的錐形陰影鋪過大半個廣場的南部,把梗的陰影拉長得與道邊的樹影一樣的長。周遭的各種反射光重塑了陰影,淡化了陰影。此時我們坐在蘋果小鎮南北向的廣場上,石凳石几的餘溫剛好,不冰,不燙,畢竟是國慶日,明媚天。盤山路上開車最怕此時的太陽角度,正好給拍照、聊天留點空閒。我們反覆表達了這多半天的收穫——散心。

什麼是心?拿來我看。

散的是什麼心?平日何以要自甘揹負那沉重的心,令步履喫重,使呼吸急促,拽落飛揚的嘴角。

今天我們幾個遊寺河,是現實圍獵了選擇,是理智的屈就。兩天半假期的限定,往年到處堵塞的心悸,都給了我們厭棄白玫瑰的理由,遠方——不就是詩餘的碎屑,不就是沾在衣服上的白飯粒嗎?



中午十一點半出發時,我們繞道唐窯村,準備到因金城大道東延而遷移到村內的“靈芝坡”喫頓飯。解決了堵車、停車問題後,看到滿院的人,一片狼藉的餐桌,也就夯實了我們的擔心。只好在路上尋個餐點湊合着喫點。

熄了飢火,已是十三點半左右。

盤山路跑了半個小時,佔華在小鎮廣場處停車打了個盹,然後去了南窪村、窩頭村,返回時,在兩村分叉路口的南邊半里處,買了一箱蘋果。

跑,駐,觀,購,四張牌,我該先出哪一張呢?

在寺河鄉的鴿子(有點肥腴)狀地圖中,鄉政府在心臟處,鴿背上是南邊的燕子山森林公園;鴿首東向,甘山公園頷於鴿吻下,託於左翅上;鴿後足指向位於西南的盧氏,前足指向洛寧。前兩年去過兩次的老朋友——窩頭村在鴿背處,今天新識的南窪村在蘋果小鎮和鄉政府連線的中點上,差不多在鴿腹中。



在南窪村的羣嶺環抱中有一個千畝坳地,如扇貝倒扣,觀景閣在殼頂,周圍是果園環拱。該地是高山公司於2016年斥資三千萬建成的最優矮砧密植現代蘋果示範基地,據介紹採用集成格架栽培、精準施肥、智能控制、機械作業、水肥一體、沃土種草、病蟲害綠色防控等七項高新技術,主要栽培荷蘭富士、阿珍、瑞士、紅色之愛及我國選育的新嘎拉、無鏽金冠、八月富士王、煙富3號等新優品種,每畝栽植158株,年產200萬斤。一條可以滿足雙向行駛的水泥硬化路劃弧穿過果園直通觀景閣前的長廊,路兩側白色的紗網高張,網後是海棠果樹,如山楂般大小、紅豔,密密麻麻,一串串簇集在枝條上。



我們沿着柱色硃紅長脊轉折的廊下石階來到閣前,閣高三層,閣前城雉圍就一片灰磚鋪得地,一樓中廳扣鎖,額上有紅色大字“高山水土保持科普展覽館”,透過玻璃門可以看見廳堂空落,蕩然無物。繞到閣後,有一個“人工降雨模擬徑流場”,六個長條樣方斜倚在棚架下,方中草色青青,方前連接有深綠色扁柱狀的徑流收集容器。轉身,我們從閣樓後門進入,廳外的臺階可供登臨。二樓上,如一般的閣樓一樣廳堂收縮、四周環欄,欄杆和欄圍一例是白沙岩質地,欄杆八楞,欄圍陽刻有梅蘭竹菊和喜鵲等圖案,陽光下給人潔淨之感。面南陽臺闊暢,左右前探,上有亭閣,如城牆上的角樓,一起呼應閣頂三樓的飛檐翹角。

三樓上俯瞰着近乎十六萬株的果樹,它們整齊排列在一塊塊的水泥柱格中,由蛛網般的鐵絲經緯着,享有自然果園所不曾有的精準服務。遠處有野雉的“咕咕”叫聲。


回頭轉路去窩頭村。前段時間的連綿陰雨,造成兩邊山體上水土沖刷樣隨處可見,有的還淌着泥漿,飽吮了水的土壤如茶褐色醒目。進村的路口,溪水漫地,有三家人在溪邊燒烤,兩個孩子蹲在路中嬉水。村內的果園依舊綿延,只是今年來得早了點,繁星般的蘋果仍然裹在紙袋中,要上色,還需過半個月,當然也需要天公作美。


迴轉去買蘋果吧!那個着淡妝穿牛仔衣的美少女應該還在,還在那千百分之一的傍山掘就的蘋果庫前,招攬來往車輛。

看看朋友圈中,以國慶名義的大聚小酌畫面,不知道自己朝菌般的假期是否值得一曬?遑論此種蟻聚樣的文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