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艳阳去寺河


将西方天空下的山峦烧的通红的太阳,近乎平射在巨型苹果的胸部,略显肥圆的锥形阴影铺过大半个广场的南部,把梗的阴影拉长得与道边的树影一样的长。周遭的各种反射光重塑了阴影,淡化了阴影。此时我们坐在苹果小镇南北向的广场上,石凳石几的余温刚好,不冰,不烫,毕竟是国庆日,明媚天。盘山路上开车最怕此时的太阳角度,正好给拍照、聊天留点空闲。我们反复表达了这多半天的收获——散心。

什么是心?拿来我看。

散的是什么心?平日何以要自甘揹负那沉重的心,令步履吃重,使呼吸急促,拽落飞扬的嘴角。

今天我们几个游寺河,是现实围猎了选择,是理智的屈就。两天半假期的限定,往年到处堵塞的心悸,都给了我们厌弃白玫瑰的理由,远方——不就是诗余的碎屑,不就是沾在衣服上的白饭粒吗?



中午十一点半出发时,我们绕道唐窑村,准备到因金城大道东延而迁移到村内的“灵芝坡”吃顿饭。解决了堵车、停车问题后,看到满院的人,一片狼藉的餐桌,也就夯实了我们的担心。只好在路上寻个餐点凑合着吃点。

熄了饥火,已是十三点半左右。

盘山路跑了半个小时,占华在小镇广场处停车打了个盹,然后去了南洼村、窝头村,返回时,在两村分叉路口的南边半里处,买了一箱苹果。

跑,驻,观,购,四张牌,我该先出哪一张呢?

在寺河乡的鸽子(有点肥腴)状地图中,乡政府在心脏处,鸽背上是南边的燕子山森林公园;鸽首东向,甘山公园颔于鸽吻下,托于左翅上;鸽后足指向位于西南的卢氏,前足指向洛宁。前两年去过两次的老朋友——窝头村在鸽背处,今天新识的南洼村在苹果小镇和乡政府连线的中点上,差不多在鸽腹中。



在南洼村的群岭环抱中有一个千亩坳地,如扇贝倒扣,观景阁在壳顶,周围是果园环拱。该地是高山公司于2016年斥资三千万建成的最优矮砧密植现代苹果示范基地,据介绍采用集成格架栽培、精准施肥、智能控制、机械作业、水肥一体、沃土种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七项高新技术,主要栽培荷兰富士、阿珍、瑞士、红色之爱及我国选育的新嘎拉、无锈金冠、八月富士王、烟富3号等新优品种,每亩栽植158株,年产200万斤。一条可以满足双向行驶的水泥硬化路划弧穿过果园直通观景阁前的长廊,路两侧白色的纱网高张,网后是海棠果树,如山楂般大小、红艳,密密麻麻,一串串簇集在枝条上。



我们沿着柱色朱红长脊转折的廊下石阶来到阁前,阁高三层,阁前城雉围就一片灰砖铺得地,一楼中厅扣锁,额上有红色大字“高山水土保持科普展览馆”,透过玻璃门可以看见厅堂空落,荡然无物。绕到阁后,有一个“人工降雨模拟径流场”,六个长条样方斜倚在棚架下,方中草色青青,方前连接有深绿色扁柱状的径流收集容器。转身,我们从阁楼后门进入,厅外的台阶可供登临。二楼上,如一般的阁楼一样厅堂收缩、四周环栏,栏杆和栏围一例是白沙岩质地,栏杆八楞,栏围阳刻有梅兰竹菊和喜鹊等图案,阳光下给人洁净之感。面南阳台阔畅,左右前探,上有亭阁,如城墙上的角楼,一起呼应阁顶三楼的飞檐翘角。

三楼上俯瞰着近乎十六万株的果树,它们整齐排列在一块块的水泥柱格中,由蛛网般的铁丝经纬着,享有自然果园所不曾有的精准服务。远处有野雉的“咕咕”叫声。


回头转路去窝头村。前段时间的连绵阴雨,造成两边山体上水土冲刷样随处可见,有的还淌着泥浆,饱吮了水的土壤如茶褐色醒目。进村的路口,溪水漫地,有三家人在溪边烧烤,两个孩子蹲在路中嬉水。村内的果园依旧绵延,只是今年来得早了点,繁星般的苹果仍然裹在纸袋中,要上色,还需过半个月,当然也需要天公作美。


回转去买苹果吧!那个着淡妆穿牛仔衣的美少女应该还在,还在那千百分之一的傍山掘就的苹果库前,招揽来往车辆。

看看朋友圈中,以国庆名义的大聚小酌画面,不知道自己朝菌般的假期是否值得一晒?遑论此种蚁聚样的文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