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日記 | 不患人之不己知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說:不必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應該擔心的是自己不瞭解別人。


此章作爲“學而篇”最後一章,其中之意與首章中“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異曲同工之妙。

立志要做君子的人,孝親、友鄰、學習、尊師、重道等等作爲,其目的都是爲了自身道德修養、內在涵養的精進,而不是獲得別人的五星好評。自身言行的得失,自己心裏有數,而不在於別人的評價。

反倒是自己在精進的過程中,應當去“知人”,學習判斷別人的言行是好是壞、是善是惡,然後反求諸己,“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目的一樣的自身的精進

只有在明白這一點之後,纔有可能進一步做到“慎獨”,簡單來說,就是沒有他人在場,自己對自己也有足夠的觀察和約束,不會因爲沒有別人看到就放鬆警惕、苟且偷安。當着別人的面謙謙君子,背地裏網絡噴子,這樣子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可就不好了。

按理一個人倘若確實是君子行徑,那麼人們對他的評價自然也高。然而現實生活中,有心人的惡意似乎也不難見到,“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知人”這一點中想來也需要能夠判斷哪些人是“有心人”纔行。

倘若整個社會都在一種良善的文明價值氛圍當中,想來“知人”的難度會小一些,“不己知”確實也不必太擔心。需要怎麼做呢?這個任務似乎要拜託每一個人,“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但願某一天在評價我們社會的時候,我們可以說:這世上本就沒有君子,或者說,人人都是君子。

/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