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知道答案》探索潜意识

鸿雁/文

梦是和潜意识连接的通道,关注自己的梦可以让潜意识意识化。

探索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就从了解自己的梦开始。

我读过一些了解梦的书,觉得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有些晦涩,需要一遍遍啃,才能慢慢理解。武志红的《梦知道答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心灵与梦一起成长,这是本书中一篇文章的题目,其意思是,心灵成长会同步地体现在梦中,而梦的改变,也常是心灵改变的一种标志。

梦是什么?

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实现,梦是潜意识的反映,而潜意识中,则藏着我们的意识所不能接受的那些东西。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美国心理学家马尔茨的说法:潜意识,是我们能量的容器,藏着无数资源,意识只要设定目标,潜意识就会朝向这一目标前进。

的力量,超我则是规则层面的力量。本我渴望为所欲为,而超我则控制本我,自我则起着协调超我和本我的功能。

对于这个人格结构,还可以有更直观的理解,即将本我视为一个人的“内在的小孩”,而将超我视为其“内在的父母”。

“内在的小孩”和“内在的父母”,形成于一个人6岁前的经历,基本就是这个人小时候与最主要的抚养者的关系模式的内化,即现实的父母对待方式,最终会被他内化为“内在的父母”,而幼小的他,则被他内化为“内在的小孩”。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6岁后人格就基本定形,以后可以改变,但难度很大。也就是说,这个人6岁前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决定了他的基本人格结构。

那么6岁前,父母对一个孩子的惩罚,就会被永远根植于孩子的潜意识之中他的超我的惩罚。

弗洛伊德将人的人格结构分成三个部分:本我、超我和自我。

所谓超我,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规矩等条条框框的东西,它最早源自于父母的教诲,而“内在的父母”。

自我是调节超我和本能的欲望。

当一个人内心冲突很大的时候,会通过梦境来表达。

当一个人特别压抑本能的欲望,那么他就会说梦话,有的还会在梦中磨牙,发泄白天不能发泄愤怒。更有甚者会梦游,在睡梦中我白天不能做的事情付出行动。

梦有黑白的,和彩色的。有的人一生都在做黑白的梦,而且梦中的场景是混沌不清的,看不清人的脸。这是因为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所以在梦中也无法看清人的面孔。

我四十二岁以前没有做过彩色的梦,而且具体的情节也记不清楚。后来,通过做心理咨询自我成长 才知道 因为自己早期有心灵创伤,所以才会是这个样子。

慢慢地我修复了自己早期的心灵创伤,对父母不再有任何期待,或者改变他们的幻想。

我渐渐地找到了自我,获得了内心的力量,我开始做起了彩色的梦。在梦里可以闻到气味,可以听到声音,有触摸的感觉。

心灵的成长可以改变梦的颜色,还可以和潜意识链接。

通过梦境可以看见被自己忽略的另一个是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