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寒露節了,意味着什麼呢?


今天寒露節,中國南北的氣溫總算降下來了!只是,一葉知秋,變成了“一夜知秋”!

中醫裏是,秋氣得降!

自然氣候學裏,算得上“硬着陸”!


雖然太陽️ 越過赤道(秋分日)去了南半球,但是籠罩在北半球空中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遲遲固守不動,不肯放手,於是整個中國南部還在燜鍋裏。

到了寒露,這是重要節點了,地球北半球北極的陰寒冷氣按耐不住了,必然發起誓死捍衛尊嚴的南下運動。

東北、內蒙到青海寧夏到新疆部分,迅速提前進入冬天!

而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北邊的邊界線一帶,會發生劇烈氣流衝突而降雨(今年是秦嶺和山西等地暴雨)。


這一波北極陰寒冷氣會很兇猛推進到中部省份,把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勢力範圍一大半推到海上去(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寒露節全部退到海上的,今年反常,太頑固)!

今年,源自太平洋西部的亞熱帶高壓勢力,推進到北半球陸地的強度,及力度,都算幾十年裏最強的一次!

因爲推進得太深了,原本是長江流域的暴雨洪水,用力過猛,過界了,下到了黃河流域!

河南今年就措手不及,“百年不遇”!


兩廣地區,是沿海,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還會有一定程度反撲,所以寒露節雖然也會降溫,但是後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在30℃附近,拉鋸戰一陣子!

而黃河流域,長江中下游地區,都將正式進入秋天的“秋降”階段!

人是大自然的產物,我們人類適應了幾千年地球時候的規律變化,突然出現一年這種反常,該降溫降落不下來,身體就會有諸多心慌、胸悶、憋死、心不寧甚至心悸……

這是前幾天老夏朋友圈長文科普,用到了圖片示意圖,國家氣象局圖片!

一葉知秋,到“一夜知秋”,這種迅速變化,最近會出現很多感受風寒感冒的情況!

好,上面我們把自然氣候學家,把科學層面的情況說清楚了!

那麼,回到我們的中醫學習來,我們這兩個羣,都是學習中藥植物、中醫道理的。

那麼,這些“科學層面的道理”,與中醫裏的“升浮降沉”有何關係呢?

今天寒露節,我們來回到這個二十四節氣,不太標準的示意圖來!


看看寒露節,我們太陽去了哪裏,剛剛我們又知道了一個新東西叫影響地面溫度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太副高)”,

我們來看看,北半球天地間的“陰、陽”能量發生了哪些變化?

(注意:這些都與我們天氣變化的健康和疾病有關)

我們首先來回憶一下,一開始本羣的課程裏,老夏打過比方“我們坐在一輛叫地球的生命觀光車”上!

腦海裏,我們把初中物理學知識拿出來,想想地球自轉、環繞太陽……


我們看上面黑白的二十四節氣圖,看看,一年裏,太陽️ 有兩次直射赤道的機會,是哪兩次呢???

秋分、春分

秋分是今天的15天前!

那一天,地球從北半球的北迴歸線,向南走,秋分日直射赤道,然後正式離開北半球,直射點進入南半球!

北半球越來越涼啦,秋天啦,樹葉趕緊排隊要落下啦,動物們趕緊長膘+長出來細絨毛,準備過冬啦!

此後越來越冷,北半球就冬天了!

春分日呢?正好相反!

地球那一天打南半球逛街回來了,又溜達到了北半球,直射赤道!

此後進入北半球,北半球春天來啦,越來越溫暖,越來越熱啦,又到了夏天啦!

如果,我們不太習慣閉着眼睛,掐指一算中醫裏感覺很深奧的“五運六氣”,

那麼,上述的道理,應該非常簡單明瞭,比較容易懂。

沒錯!這就是最樸素的“五運六氣”!

中國的古人,我們的前輩,中醫理論也好,哲學觀也好,最初就是坐在地球北半球,坐在中國中原地區,觀察自然變化——“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而獲得的經驗,啓發和思考!

所謂“陰/陽”變化,最基礎的就是太陽️ 一天的東昇西落,再長一點就是一年四季!

所謂“升浮降沉”,最基礎的就是觀察天地間雲氣、水氣的變化來的。這是基礎!

而後,從觀察植物,神農嘗百草中獲得身體反應的體驗,都這麼來的!

不要把古人過於神祕化,推崇到我們的祖宗好像都不像人類了,那麼異化和神化是錯誤的!

我們把全世界的古老哲學,考察一遍,就會發現古人類其實對自然變化有太多相通的認知和經驗,只是有些後面沒有形成理論,或者沒有傳承下來,或者後面由樸素自然哲學轉道了!

我們再回頭考察世界醫學,古老的人類醫學,東西方,其實都有太多相通的經驗!

這說明什麼?

人類是地球產物,無論南北半球,無論男女或者種族,其實只要是地球人,地球對人類和生命的最初影響差不多的,人類的經驗和認知也差不多!

那麼,植物,動物,也是地球產物。

比如,走獸和鳥雀春天會脫毛,把細毛絨毛換成粗毛以迎接夏天;

到秋天,正好相反。

我樓下好幾個養狗狗的,還在抱怨怎麼最近狗狗滿屋子脫毛,爲什麼?

又很多人抱怨最近自己脫頭髮怎麼那麼嚴重?

我們看大松樹,松針在這個季節脫落最多。

落葉 植物都在抓緊把葉子裏的營養能迅速得動的轉移到莖幹裏去,或者轉移到根裏去,然後準備落葉。

——中藥裏用塊根的植物,爲何要在落葉後採(秋、冬,或者發芽之前採)呢?懂了嗎?

如果秋天天氣一直太熱,菊花開得不好,

桂花開得不好!

需要秋降秋涼的白扁豆、刀豆都不好,很多喜涼的白菜、蘿蔔也生長不好……

這是爲什麼呢?

就是前面道理!

那麼,秋氣當降,如果遲遲不降,人體的氣機,也是一直浮着的!

心火旺盛(實),虛火上浮(虛),總之都浮在上半身。胸悶、心慌、心悸、心裏急,睡眠不好,咽喉乾燥,頭暈眩暈……

就像一句俗話“什麼年齡幹什麼事情”!

到什麼季節,本應該就是它應該有的樣子。

而植物、動物和人,也應該是還有的樣子。

這是幾千年來生命適應自然變化規律的同頻結果。

現在,突然氣候變化反常,好比我們坐的車突然猛打方向盤,我們車上的人馬上東倒西歪——慣性!

你觀察一些普遍疾病,普遍性身故,都有一些規律!


思考作業一:

寒露節到了,中國有句話叫“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這是幾千年來,中國老祖宗適應地球自然變化獲得的生活經驗總結。

那麼,你來說說看,這句話蘊含着什麼道理?或者有哪些教訓和忠告呢?


思考作業二:

生命稟自然之氣而盛,大部分花都是春天夏天開,那麼秋天的代表花是什麼?

菊花,算不算秋天的代表?

中藥裏的菊花(分黃、白),稟秋氣而開,那麼你不翻書想想它的“藥性”應該具有哪些屬性?

這些“藥性”,與自然有何聯繫?

我們在中醫裏,什麼情況下,用菊花來糾“偏”?哪些身體情況不適合用它?

如果從性,從味,從形色氣味來看菊花,它自身具有哪些特點?

對身體能量的“升浮降沉”有哪些影響?

整體來說,菊花是作用於身體上半部,還是下半部?

爲什麼會有這些藥性呢?你發現有什麼自然規律性了嗎?

你還知道秋天哪些代表性的花?或者食材裏,秋天代表性的食物?試着用同理分析一下?

分析完,你再打開《神農本草經》,看看那種體例“模板”,如果讓你來補充現代版的《新神農本草經》,怎麼寫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