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自由的,但也选择被束缚

有一种天文现象叫“日蚀”,也叫日食。我们更为熟悉的应该是“天狗食日”。

说的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蚀现象。

在某一地点能够看见日全蚀的机会,非常的少;平均360年只有一次。最长不过七分半钟,平均约3分。

日蚀在人类生命体长度中可以算是永恒的存在了。

在导演眼中,兰波与魏尔伦的情谊也许就像那日蚀,很久很久才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生一次。

出道便是巅峰。


如果说《心之全蚀》是讲述兰波与魏尔伦的爱情,不如说这只是魏尔伦在怀念兰波的纪录片。

记录兰波那纯粹的闪闪发光的年轻和美好。


兰波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莱昂纳多(以下简称LEO)用自己不羁的眼神告诉了我们这个年轻法国诗人的秉性。

他就这么简单的,带着少年的天真与桀骜,带着诗人的芳华与恣意,带着恋人的浪漫与冷酷,轻盈的闯入了魏尔伦的家,立马俘获了魏尔伦的心。

对魏尔伦而言,这个长着美好容貌的年轻人,那么骄傲那么热烈那么无所畏惧那么轻薄放荡,却又那么浪漫那么美艳那么干净纯真那么熠熠生辉。

所有一切美好的情感都属于这个诗一般的少年。

不是他自己伪装的豪放与不屑,那是浑然天成,由内而发的光耀。

谁不喜欢光耀呢?尽管靠近他会被灼伤。

魏尔伦对兰波的着迷是必然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俩个是一样的,有着诗人矛盾复杂的情感,对世间有着期盼,又痛苦于现实的不足。

然而不同于兰波的干脆决绝,魏尔伦已经又老又秃又世俗太久了。

换句话说,他现实自私懦弱残暴。

他垂涎自己年轻妻子的身体,又无法割断对富有生活的享受,常常酗酒家暴怀孕的妻子,用烛火烧妻子的头发,差点伤害刚出生的孩子。

事后又泪流满面的祈求妻子的谅解。

反复如此,令人生厌。

连兰波都厌恶,他从一见面就戳穿魏尔伦的爱妻论。

兰波对他有着复杂的情感,爱他怜他又鄙他恶他。

他看穿魏尔伦爱妻论下的自私,却能感受到魏尔伦灵魂深处与自己一样的不羁,也更恐惧愤怒于自己老年后可能与魏尔伦一样的结局。

他假装毫不在意的问魏尔伦:

“你爱我吗?”

“我爱你。”

“你爱我的灵魂还是我的肉体?”

“肉体。”

但肉体又怎么会是爱呢?爱肉体又怎么会永恒呢?

那一刻的兰波大概是恨的。

因为恨,他用刀子戳伤魏尔伦的手,让这个老诗人记住爱的肉体痛感,又让自己记住此刻的愤怒。

但他又是痛苦的,在魏尔伦入狱的两年间,写下了无数诗篇,又常常忧伤于两人曾经的美好岁月。

他常常耻笑魏尔伦的软弱。

笑的那么大声,混杂了愤怒、无奈、悲哀、失落、怜悯,复杂的情感给了他无限的灵感,又吞噬了他对未来的期盼。

魏尔伦问兰波爱不爱自己,

兰波说“你知道的,我一直很喜欢你。”

因为太喜欢了,所以在魏尔伦突然离开时,兰波放下自己的骄傲在码头苦苦哀求。


喜欢可以放肆,爱需要克制。

所以当兰波知道魏尔伦揹着自己去找妻子时,他感受到了背叛的心碎。

他仍是他,

他也不再是他。

爱太沉重了,会让人心碎。

兰波一生都在寻找太阳。

太阳在他眼中是永恒的代表。

只有在太阳底下,他才能活下去。

从农村到城市到荒漠,他愿意成为任何人,也愿意成为任何事物,只要能寻找到永恒。

但我觉得他一直是在寻找自己。

不管是与魏尔伦惊天动地的爱恋,还是他惊艳四座的诗句,抑或他放浪形骸的传奇人生,他一直在寻找自己。

兰波是这样的一颗心,

孜孜追寻着太阳,

希望成为太阳一般的人。

高尚但不咄咄逼人,

冷静但不疏离淡漠,

温柔但不懦弱卑鄙。

在草地,在树林,在天空。

最后在大海中找寻到了他的永恒。

他的永恒含着太阳,

远远的接触了太阳,

从此再也不分离。

愿阳光包容他,给予他跨越时代的温柔。

也不知道怎么评价这部片子,兰波的诗词很美,情绪很饱满。

但LEO有着一种惊心动魄,是简单的坚定的热切的美。

也说不清是LEO成就了兰波,还是兰波成就了LEO。

往后的LEO,眼神中一直有着这种恣意随性的美丽。

他让我发现,美,存在即为永恒。

本文版权归作者威信公主号正经脸说剧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