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讀後 一、立命之學 二、改過之法 三、積善之方 四、謙德之效

男主播大概是被我們問煩了,所以纔會突然蹦出這本書的一些言論。

於是我抓住了這個無意說出的名字,去看了一下到底是什麼塑造了他如此堅毅的性格。

不得不說,作爲家學的普及課本之一,這本《了凡四訓》確實了不得。

我無意以什麼教學角度說它的文言文原文多麼精煉,什麼字通什麼字。我說的是就算是各種翻譯版本,也無法抹滅這本書本身的金光閃閃。

本書爲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留給子孫的家訓,融會道教哲學與儒家理學,諄諄講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勸人積善改過,強調從治心入手的自我修養,提倡記功過格,積極謀求磊落的生活。

書籍一共分爲四大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除了“積善之方”沒有摘錄之外,其他部分都摘錄了一部分。

一起來體會下這本古典書籍之意美吧。

一、立命之學

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首先要有獲得成功的野心和慾望。積極狀態下的野心和慾望可以使一個人的力量發揮到極致,會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斷的進取,永不放棄。

當你有足夠強烈的慾望去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候,所有的困難、挫折、阻撓都會爲你讓路。

有野心就是有自己的目標,給自己定一個永遠都夠不到的目標,讓你永遠有動力去追求實現的衝動和慾望,避免一個人在達到目標後就止步不前,滿足於現狀。

人才是事業發展的最初發起者和最終完成者。

成功的人生需要爲自己繪製一張藍圖,未來遠景的藍圖。

心態決定人的命運。

一件事交給不同心態的人去做,所取得的成功也不同。

如果我們想改變自己的世界,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改變的應該是自己的心態。

只要心態是正確的,世界也會光明。

一個人能不能成功取決於他如何看待自己。

因爲人們通常會被照自己的能力給自己匹配相應的目標和承擔相應的工作。當他們遇見一個超出自己能力的工作時,往往會選擇逃避,很多人就這樣自我設限,發揮不出應該有的優勢。所以,大多數人之所以沒有取得任何成就,不是因爲他們沒有優勢,而是自己沒有認識和發揮自己的優勢,抑或是被習慣所掩蓋,被惰性所消磨。

《易經》開篇“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此爲天道規律。

自己的道路自己走,只有自己爲自己奮鬥,那些什麼有好父母就會有好前程,嫁個好人家就會幸福等等,都是把自己的人生寄託在別人身上。

很多人總看着別人生活,卻忘掉了自己。他們總希望有一天能成爲別人的樣子,希望得到別人所擁有的一切,所以他們苦惱。你用什麼詞來 描繪他都行,例如一種職業,一個身份,一個角色,唯獨不見了他自己。

如果一個人總是依照別人的意見生活,總是毫無主見的忙碌,不去獨立思考問題,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那麼說他不是他自己一點也不冤枉他。因爲在他的身上找不到一樣真正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他只是別人的一個影子和事務的一架機器而已。

人只有活着,其他事情纔有意義。

人們的天命始終都在發展和變化之中,這是這個人自己的所作所爲決定的。

窮則變,變則通。

了凡先生對兒子個人修養的希望;揚祖宗之德,蓋父母之愆(不要宣揚父母的惡事),報國之恩,造家之福,濟人之急,閒己之邪(改變自己,收起邪念)

二、改過之法

一個人的兇吉禍福徵兆,都萌發於內心,表現在舉止上面。

三、積善之方

此處空白

四、謙德之效

任何人一開始都是平凡的,但只要能夠奮發進取,自強不息,弱小的總會變得強大起來。

本文版權歸作者公號正經臉說劇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