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歲月 (101 )

                                   第十二章  入社  (二)

陳清水回到了駐地,他沒有忘記岳母交代的事情,他叫來了周大有簡單交代了一下工作,第二天天還沒有亮他就起牀了,草草換了一身衣服便踏上了回家的征程。到了中午他就來到老家,見到母親他把這次回來的原因告訴了她。李昌雲說:“親家多年沒回家了,肯定會想念子女的,你就不要磨蹭了,趕緊租輛毛驢車今天就帶着曉麗回孃家。”

“我也是這麼想的,我去叫曉麗一聲去,讓她不要再忙活了,趕緊換好衣服跟我走。”陳清水說。

陳清水很快來到街上租了一架毛驢車,然後陪着妻子 當天就回到濱湖鎮。   

董曉麗回到家見到了朝思暮想的父親,她一下撲到父親懷裏大哭起來。董父也陪着女兒落了一會兒眼淚。爺倆哭了一會兒,董父把女兒推開,然後拉着她的手說:“孩子,別哭啦。你爸不是好好地回來了嗎?儘管少了一條腿,可命保住了,人回到家裏了,已算是很好了。你不知道吧?戰場上有多少人都不如我呀,一場戰鬥他們便永遠地閉上了雙眼,再也起不來了,那才叫可憐!他們有的才十幾歲呀!更爲可惜的是,許多老戰士在外拼命十幾年,一次家都沒有回過,最後卻戰死沙場,永遠與親人陰陽兩隔。我應該是最最幸運的了,能活着回來與家人團聚,這是萬福呀!”

“是呀,父親是幸運的,你復員回家了,從此我們一家就團圓了!”董曉麗說。

“是呀,團圓是團圓了,可將來我們一家人的生活就困難了。你出嫁了,我殘廢了,你爺爺年老了,你弟弟不成氣候,全家就剩下你媽一個人頂着,家裏還種着幾畝地,生活怎麼辦?這是件大事兒,叫人犯愁呀。雖說你爺爺身體很硬朗,還能下地乾點活,可畢竟年歲大了也不能天天下地去幹吧?我是指望不上了,廢人一個,不用人照顧就很不錯了。”

陳清水說:“叔,這不是事,有我和曉麗在不用發愁,大不了我倆兩頭跑就是了。”

“那不是辦法,你公務在身,不自由;曉麗離我們這裏又那麼遠,更不方便,將來再有了孩子,就是走一趟孃家都不隨便,更別說來照顧我們了?到時真遇到困難我可以請求政府幫助。”董父說。

董曉麗聽後笑了笑說:“請哪家政府幫助?政府領導就在眼前,他本來就有義務照顧我們這些烈軍屬的,還用着向誰反映?”

董父說:“這話說得不對,那可不行,公是公,私是私,不能混淆。清水代表的是公,我們家的事是私。我們是黨員,不能假公濟私,清水就是當領導也不能隨便給予我們家照顧,我們也不能這樣做,要向政府要照顧必須走正當渠道,要光明正大的。”

陳清水說:“好了,不說這些了,眼下還沒有遇到什麼困難,等到有了困難再說。真到急用人的時候大不了我這個鎮長不當了,回家照顧你們兩邊的老人。剛纔說了,這邊就嬸子一人支撐這個家,那邊曉麗有了孩子,花花一出嫁,也只剩我媽一人,我看我真的要回家了。再說了,我現在是不少操心,薪水沒多少,工資全靠鎮上的微薄收入維持,收入多了就多發幾個工資,收入少了就少發幾個工資,收入跟不上就不發工資。自己養活自己還可以,要養家就捉襟見肘了。”

董大叔說:“這是暫時的,國家剛剛成立,沒有多餘的錢發基層工資。再加現在還在打仗,抗美援朝需要很大的財力物力,政府負擔重得很,還無力顧及工作人員的薪水問題,等到戰爭一結束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工資的事國家會考慮的。”

“這個我知道,我也能理解。我的意思是咱們兩家的現實困難很快就會呈現出來,我必須提前做好打算。”陳清水說。

“困難再大也不能辭職,有難處是暫時的,不是永遠的。就像我,還有什麼用?從部隊退下來就是閒人一個,無所事事。你還年輕,大有作爲,國家以後會一步一步好起來的,等到戰爭一結束國家就會全力投入到經濟建設中去,到那時咱們的困難國家就有能力解決了。”董叔說。

陳清水說:“現在都是單幹,個人顧個人,很少有人顧及困難戶。如果我們國家能像蘇聯那樣走集體化道路,我們這樣的家庭就不犯難了,最起碼土地不用我們自己耕種了,有集體統一管理。老百姓各盡所能,人人都會被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沒有勞力的家庭也能喫上飯,那多好呀!”

董曉麗睜大眼睛驚奇地問:“還有這事?那太好了!”

“有呀,蘇聯已經實行了幾十年了,老百姓的生活好得很!”陳清水說。

董曉麗父親說:“我們中國也很快會走蘇聯的道路,蘇聯是我們的老大哥,他們怎麼做我們怎麼學。蘇聯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並且有了很成熟的經驗,我們會跟着走的,很快,用不幾年。”

董曉麗說:“我真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我們老百姓都能過上舒心的日子。”

這時董嬸走過來說:“曉麗,讓他們爺幾個說話,我們娘倆準備飯去。”

“好的,媽!”董曉麗說完麻利地走進廚房開始忙活。

媽媽問女兒:“閨女,打算在家住幾天呀?”

“住不幾天,我家裏的事情太多,有豬有牛,人少忙不過來。我婆婆還經常忙村裏的事,往往大半天都不回家,指望小姑子一個人根本不行。按說我爸多年沒回家了我應該陪他老人家多過一段時間,可家裏的事情不允許呀,我在這裏住的時間長了家裏一定會亂套,因此住不幾天。”

“隨你吧,願過幾天過幾天。”董曉麗媽媽說。

娘倆很快做好了飯,董曉麗把飯端到飯桌上,然後與陳清水一起把父親攙扶到椅子上坐好,一家人便圍在一張桌子上喫起飯來。

這次董曉麗回家只在孃家過了三天,由於掛念家裏的牲畜第四天一早便起身回家了。

(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