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湖七星湖記行

秋高氣爽,我們一行人繼上午去五彩大石旅遊之後,又於下午來到位於大田縣湖美鄉高才村的閩湖景區。

閩湖湖美庫區又名七星湖,大田、尤溪、德化三地水源在此交匯,宛如一塊寶石鑲嵌在湖美大地上。高才村是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駐紮地,高才鄉蘇維埃政府舊址。省道縱5線梅山到均溪段7月正式通車,從大田城關到湖美只需20來分鐘。所以使得五彩大石和七星湖兩景區一日遊成爲可能。

高才村是一塊風水寶地,歷史上有朱熹、粟裕、羅炳輝等名人來過此地。高才村是“省級生態村”,於2010年創建;有我省最大的人工湖、內陸湖——閩湖,共有水域面積5.5萬畝,2009年被水利部評爲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高才村還是全縣最大的庫區移民村,共有移民1230人。還是老區村,是大田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所在地。附近有大仙峯茶美人景區、象山避暑養生度假區、大仙峯保護區、黃岩洞、濟陽村等旅遊景點,有大田高山茶、大田兔肉、大田雪山蘿蔔、大田槐豬、苦菜茶等特產。豐富的旅遊資源,隨着交通設施的改善,魅力盡顯。

閩湖湖畔有高峯,高峯上的高峯巖寺建於明代,《大田縣誌》記載:“一峯聳拔,卓立雲表,中闢奇境,寬廣可容千餘人。有僧舍、清泉、魚池、奇花、異卉,四時皆春……山腰有洞,轉曲十八廳,佛祖顯聖於石上,位痕肘跡尚存。”

明代禮部侍郎田一雋,“大田十八棍(即智慧過人)”之首,民間留有其許多傳奇故事。田曾爲帝師(翊鈞,後爲萬曆皇帝神宗),董其昌亦爲其弟子,後者曾在其逝世後親護其靈柩從京城回大田,並經魁城時留下墨寶“迢遙長征路,傍皇欲曙天。最憐清素影,撲落馬蹄前”。

田一雋爲大田梅嶺三十五都人(今上京鎮隆美村,今朝天子曾到訪過此地),史稱其“年甫妙英,而才名震於闔庠”,並以才學入選朝中,他以道德文章名震一時,和郭奇逢(號鶴峯,大田廣平人)、廖憲(號盤峯,大田文江人)合稱“閩中田陽三峯才子”。又與田頊、田琯合稱“梅嶺三田”。人評其詩文“理備詞醇,蔚然有臺閣體,今數大家者,必爲公屈一指。”“爲詩若文,有溫醇之度而其力勁,有閎博之氣而其體密,一切綺靡纖之習,世所謂媚目諧心者,悉屏若洗也。”

田一雋在朝爲官期間,一直對家鄉情況非常關注,對大田的經濟、教育、民生問題非常重視。寫有《大田縣修學記》、《遺受祠碑記》和《大田縣新建尊經閣記》等文章。曾寫成《大田鹽法議》奏章,上報朝廷在大田設立鹽行,解決大田百姓食鹽問題。

田一雋在考取會元前,曾到此“圓夢”,其多次到湖美高峯遊歷、讀書,留下對聯:“夢破十八洞天,獨這漢明明先覺;行來百二峯頂,惟此山巍巍特尊。”爲大田高峯寺題詞:“赤松引禪寺,巖影空人心。”爲戴雲山賦詩:“天下無山高戴雲,低吟猶恐九天聞。炳霄此去不盈尺,塵世看來總絕羣。七邑扶輿鍾地脈,千年苞孕闡人文。丹梯認得登天路, 月窟平林桂子芬。”

秋天的閩湖,藍藍的湖水,水邊秋色的金黃,映着高遠天空的湛藍,幾朵白雲悠悠,彷彿一眼能使人忘憂。涼風習習,遠處幾縷輕煙,那是農家在燒稻草。夕陽西下,湖面波光粼粼。極目遠眺,令人心曠神怡。天高地迥,頓覺心胸也曠達起來。 

1934年7月23日,由紅七軍團改組的北上抗日先遣隊在軍團長尋淮洲、政委樂少華、參謀長粟裕、政治部主任劉英率領下,與掩護紅七軍團北上的紅九軍團共一萬餘人兵分三路抵達高才坂,在種德堂召開羣衆大會,宣傳共產黨的政策,號召貧苦農民團結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同時宣佈成立高才鄉蘇維埃政府,組建地方武裝高才赤衛隊,接應北上搞日先遣隊,開展籌糧籌款,爲中央蘇區的擴展鞏固做出重大貢獻。撫今追昔,漫步高才紅色小鎮,隨處可見各種紅色主題牆繪,雕塑等,及當年紅軍駐紮的“種德堂”。兼修有鐵索“紅軍橋”橫跨閩湖。

粟裕將軍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軍事指揮藝術出神入化,擅打“神仙仗”。想到一代名將曾親臨此地,不由令人平添幾分敬意,去追憶那紅色年代的崢嶸歲月。

來到紅軍橋,正是夕陽落山,晚霞映紅了天空和湖面,“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壯麗的晚霞,湖光山色一時金光燦燦,遠處的青山鑲着金邊,環抱着一泓碧藍的湖水,美不勝收,令人留連忘返。老母親催促我們天要黑了,於是乎依依啓程回家。

順附兄鋒枝作跋:

辛丑牛年,序屬三秋。國慶佳節,普天同歡。值巖城縱五線貫通,重陽節來臨之際,津銘攜母親遊覽閩湖,古人云: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同行者阿丁哥,敏姐,楠楠。贈詩一首以記:秋光初露雲方好,蒼穹如幔欲登高。風平湖水清且靜,孝心尤宜時時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