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班主任

古人说,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中医的医病原理也很适用于教育。如果中医大夫跨界去做中小学班主任,那效果一定不错吧。

中医讲究治人而不单纯治病。对于人来说,病只是一个结果,人才是病依存的一个大环境。就像犯了错误的学生,要从根本上去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而不是就问题来治问题。

你如果拉肚子了,那不只是什么细菌入侵,而是你的肠胃环境有了变化,是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失调。它是通过调整肠胃的整体环境来“治病”的。通常用一点藿香正气丸就可以了治好了。

所以,平时班级管理也应该从整体上考虑。扶正祛邪,动员班干部和其他同学,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用环境育人。

班级治理中,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情况。今天和这个同学谈完话,他改变的决心也很大,可用不了几天,老毛病就会再犯,教育的反复弄的教师心力交瘁。

有时班级学习气氛不好,班主任要是仅仅强调学习,往往效果不好。这时开展一些活动调节学生情绪,那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神效。

这就如同中医讲究标本兼治,虽不一定立竿见影,却能有较好的效果。从整体辨证的,看似不相干方法,却有长期的疗效。

我们每年都要进行体检,有时几次体检都没有问题,而一旦有病就会很难治。尤其是癌病,发现后往往都是晚期。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病的发展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对于小的变化我们平时不太注意,导致了最后的恶果。西医的检查都是用机器来进行的,讲究‘一是一,二是 二’,用一些精确的指标来量化你的身体健康情况,所以它检查出来的是最后的“结果”。

这就和我们平时班级管理中的量化一样,看似公正、科学,但缺少对过程中变化的把握。量化排名可以明确同学的表现,但是分数出来后,结果也就形成了,再教育或者改变就有难度了。

对比中医的望闻问切,虽然不如机器“看”的清楚和准确,但更有人文关怀的因素,更何况如果你如果是一名负责的中医,你就会从病人的蛛丝马迹中,体验到病人的身体情况,即时进行调理,所谓“上医治未病。”

结合我班级管理中的日常事物,如果你也象中医大夫那样,望—认真观察,闻—虚心倾听,问—调查探问,切—把握体验,防患于未然,这才是管理班级的高境界。

中医说,“要想小儿安,常存三分饥和寒。”孩子有病多事家长照顾的太好了!管理班级是否也有这样的现象,老是想着从方方面面照顾好它,生怕有一丝一毫的遗漏。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这样和有些家长对待孩子不是一样吗?

过度的关心和小心,使孩子没有锻炼的机会,也就没有了抵抗病毒的免疫力。所以,有时候你一段时间不去班级,不在班会上罗嗦。少喂给他们一些你嚼的东西,给班级管理的肌体上减几件衣服,使孩子们轻装上阵,使他们有一个自由发展的良好空间。

有人说医者仁心,其实,要想做好教师,也需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呀。无论是医治身体还是雕塑心灵,爱都是最好的灵丹妙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